最近网上风波四起,前有王某的“我没有看过工资条,我只想找一个离她近一点的办公室”,后有董某的“眼里只有钱,一个秘书连文都不会写”。吃瓜过瘾,观望有趣,在风波中不禁也会在我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疑惑的种子。等风波过去了,种子也会开出花来。今天这篇文章,笔者想分享一些自己关于工作与报酬这件事中的拙见。
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工作与赚钱的逻辑是什么?我们参与工作,我们工作目标作为方向,来布置自己的行为,完成老板想要的工作结果,拿到对应的一份报酬。笔者认为这就是最基本的工作与赚钱的联系,我们的付出劳动力,老板收获劳动成果。
数字(薪水)是最直观的东西,也是最容易产生量级差距的因素。A团队的老板为人nice,有多NICE?他和B公司的老板比谁更NICE?除了报酬,放佛其他指标都对了一份主观视角掺杂在其中。那除了报酬我们还需要去考虑哪些其他的因素呢?
笔者认为还有三点。
1.工作内容。也就是工作发展。在付出劳动力的同时,我们还收获了“工作经验”,这也是我们择业时很需要考虑的一个方向。一份有积累的工作,和一份没有积累的工作,在上手时看不出差距,随着一年三年的过去,“有积累”就变成了“有壁垒”,壁垒给我们带来了职位上的一部分不可替代性,市场便会为我们的不可替代性来买单,支付更高的报酬。
2.工作环境。环境上又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人文环境,同事的品质德行如何,团队是以做事为目标,还是以整人为目标;另一个是物理环境,毕竟有些工作苦就苦在物理环境上。
3.工作对于我们生活的侵蚀度。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是否分明,每天会在8小时外额外占据我们多少精力。
之前也提到过,数字是直观的东西,并且不需要去具备更多的思考和信息的挖掘,就可以得到数字的差异。但是如果单单只从薪水方面去评估一份工作在我们心目中的匹配度,必然是欠妥的。
在这里笔者并没有讨论董老板和王某的对错。我们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经历不同,感受必然不同。单一视角看问题,容易陷入偏执而不自知。但是单一视角得出结论又是最快的途径,笔者认为这也是我们思维上的一种懒惰吧。表面上快速得出了结论,实际与问题本身的距离只是更远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