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留学生和留学生之间,隔了一百个功利主义者

留学生和留学生之间,隔了一百个功利主义者

作者: 7eedb13142ba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17:49 被阅读0次

1

多年前,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两个作家,同时占领了青少年读物的半壁江山——郭敬明、韩寒。

在那之前,我早就听说过这两位:

一位在那几年臭名远扬,站在大众价值观的对立面,所有人提起他都是一脸嫌弃和鄙视;

一位靠一本《幻城》,俘获了无数少女的心。

我不是想引起两人粉丝的大乱斗,引发争议。只是想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说说两位对“家乡”的看法。

郭敬明老师出身于四川,可能他未涉世的时候,就对上海这些城市充满了向往。自然而然的就为其他人编织了自己眼中的奢华梦。

之前我也被他的作品里面所写的上海被惊艳到,觉得上海就是自己向往的地方。

到后来才发现很多描写大城市的都是一些小地方或城市边缘的人描写的。

但非要看不起自己的家乡说自己是上海人,这点我不敢苟同,虽然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这里没有歧视地域的意思)

韩寒同学几乎完全相反,他基本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的。可能是他家庭从小条件比较优越可能也是一个原因,韩寒虽说出生在上海,但实际上是金山区亭林镇,他的文章把那里描绘得荒凉衰落。

他书里表达的一些思想,基本是他真实的想法,有深刻的也有幼稚的。

生活就像围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里面的人拼命想出去。

2

两位作家对家乡的描述各期迥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无可厚非。但这仅仅是针对“小家”,如果是说道我们的国家这个“大家”呢。

一位出身于昆明,就读于马里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毕业典礼上,她用空气对比来做引子,引出了文章的论题——自由。

然而这个引子确实用的不怎么好:

People often ask me: Why did you come to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人们经常问我:为什么你选择来马里兰大学?

I always answer: Fresh air.

我总是回答:新鲜的空气。

Five years ago, as I step off the plane from China, and left the terminal at Dallas Airport. I was ready to put on one of my five face masks, but when I took my first breath of American air. I put my mask away.

五年前,我从中国来到美国,出了达拉斯机场航站楼,呼吸到在美国的第一口空气后,我就丢掉了正准备戴上的五层口罩。

The air was so sweet and fresh, and oddly luxurious.

这里的空气是如此的新鲜甜蜜,尽管说起来奇怪,但这对我来说很奢侈。

I was surprised by this. I grew up in a city in China, where I had to wear a

face mask every time I went outside, otherwise, I might get sick.

我大感意外。我在中国的都市中长大,每次外出都必须戴口罩,不然的话,我可能会生病。

However, the moment I inhaled and exhaled outside the airport.

所以,当我在机场外面呼吸到第一口空气的时候,

I felt free.

我感到了自由。

有很多出国回来的留学生,可能和我一样是自由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所以对于爱过不爱国,我不发表任何看法。

这个姑娘犯的最大问题在于,她还太小,还未理解这个社会。

真正的民主自由,可不是单纯的借着空气free,然后延伸到言论free,然后用排比句夸一遍,当着一堆人歌颂一遍这么简单。这篇文章的立意太不合适了。

通过这个小姑娘的行为和选择,希望你们以后,不要走她走过的坑,她获得了全国的骂名,获得了不应该有的人肉和人身攻击,也获得了外交部模棱两可的小批评。

诚然,国内有些地方空气是不好,坦然承认就好了。南方的空气可能会稍微好一点,但也没有好到像马里兰那样,有的时候也会偶尔有轻度污染。

毕竟我们国家每年的GDP增速是很大的量,空气不好是正常的事,正式它,才能解决问题。逃避,就会永远活在雾霾下。

如果这篇文章,最后把结论归到大义上,比如,归结到深刻的让这种自由民主落地,至少你要知道尊重自己,至少尊重自己的国家,就没听起来那么幼稚了。

3

相比之下,哈佛的中国留学生何江的文章同样简单明了,然而给人的感觉却是云泥之别。

这位从湖南农村出发,最后毕业于哈弗生物系的博士生,最后代表毕业生演讲。

讲的同样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小时候被蜘蛛咬伤,妈妈在他的手上只裹上一层棉花,因为没有能力带他去医院,只能用火烧去去掉毒素。

但整篇文章的从自身经历过的事情出发,最后延展开来,讲到了使命感和归属感,然后又回归自我。讲到了知识最终的归宿,最后回馈社会,回馈发展,整篇文章不卑不亢,浑然天成。

差距就这样体现出来了.


4

说这些并不是让你爱国,也不是非要让你回国做出多么大的贡献balabala... 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自己都做不到,又怎能不卑不吭的赢得他人的尊重?

个人观点没那么重要,所谓的功利主义也无可厚非,一个人努力奋斗,到海外留学,自然是希望自己过得好,所以无论这个姑娘是喜欢美国的民主,还是想在美国发展获取利益,都很正常。

唯一的错误就是,想利用褒奖和贬低来走捷径;这是在消耗自己,让自己没有退路,实际上就是在透支自己,透支了在国内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透支了以后用行动改变的机会。

可悲的是,这并不是功利的捷径,也不是区别于他人的一种“成熟”,这种做法其实是幼稚的。

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羡慕富二代的出身和家境,更对那些白手起家的人报以敬畏之心。更难得的是,能做到不忘本,这样的人更会让人尊敬,就像刘强东对家乡的态度。

所以柴静和《穹顶之下》才值得尊敬,比那些每天吐槽雾霾的人要值得尊敬。即使在这个雾霾严重年代里,它更值得尊敬。

成熟的人懂得如行动,懂得如付出实践,懂得去用成熟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通过所谓的慷慨激昂,去功利的获取一些有意无意的声誉。

为人处世啊,留学生和留学生之间,差了一百个功利主义者。

愿你无论在哪个国度,都能成为这样身正力行的人,用心生活,用力为理想奋斗,而不是成为一个惯于利用,惯于吐槽,惯于慷慨激昂,惯于感性用事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留学生和留学生之间,隔了一百个功利主义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by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