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以什么名义,毁灭个性的做法就是专制。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
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成就了今天的我们,构成了我们的人生经验。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父母读过的书比你少,见过的世面比你少,掌握的技能比你少,那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亲身经历来指导你的人生,到底是好还是坏?
我们与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都是可以通过沟通消除的,只是我们没有去认清矛盾产生的根源,没有思考矛盾可能导致的不良的后果。
矛盾一,读了书,却不能有自己的思想。
我经常跟长辈们说这样的一句话,你们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们读书,是为了让我们跟你们不一样,可当我们跟你们思想不一样的时候,你们却又反过来指责我们不听话,说我们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读了那么多书,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标准,自己的行为方式,那我读这些书还有什么意义。
矛盾二,结婚不能太挑剔,差不多就行了。
到底什么叫差不多?老祖宗说结婚要门当户对,说的是结婚的两个人的眼界与修养要门当户对,因为在古代家庭条件往往决定了个人的眼界与修养,眼界与修养层次相同的人才能过的幸福快乐。而到了现代社会,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人生,眼界与修养更多的是靠个人读书多少与经历多少获得的,原生家庭条件已经不能起到决定作用,三观相合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匹配度成了我们选择结婚人选的主要依据。
我们这代人对婚姻的重视,对感情的谨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童年时期,父母婚姻的不幸福造成了心理创伤,留下了很难消除的印记,只是不想重蹈覆辙,不想大半辈子都在吵架中度过。我很挑剔么?我不挑剔,找个跟我差不多的就行。
矛盾三,结了婚就什么就都好了。
上一代人有种很有意思的想法,好像只要孩子结了婚就立马变成大人了。结了婚,挣钱的能力突然就满格了;结了婚,事业就能蒸蒸日上了;结了婚,以前的暴脾气就没有了;结了婚,再迷茫的人生也就不迷茫了;结了婚,就不会天么打游戏了……敢情结婚这件事,就是一个万能钥匙,结婚前什么都不用学好,不用准备好,一结婚,所有天赋技能全部自动点满,怎么可能?
那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要是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没有考虑清楚,顺着他们的意思结了婚,你就会被各种嫌弃。嫌弃你没别人会挣钱,嫌弃你没有事业心,嫌弃你不会处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嫌弃你就知道打游戏,嫌弃你不带孩子等等。
与其被这些烦恼包围,我还不如花点时间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解决,把挣钱的技能学到手,找到一项长期的事业,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养成更多好的习惯,晚一点结婚又怎么了?说得好像大家都会进步,我反而只会倒退一样。
矛盾四,没挣到钱,就是没有能力。
这句话说的太绝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没挣到钱,说明能力不到位。能力怎么样才能到位呢?找准一个方向,去学习,去尝试,去试错,去总结。
我以前也很纠结,自己读书挺好,为啥不会挣钱呢?你说我没能力,我从小时候开始学东西比大部分人要快;你说我不吃苦,小时候大夏天的我也没少下地干活,我自己接的广告业务,客户要得急,我三天两夜不睡觉想办法搞定;你说我不懂得借助平台,我始终觉得自己最靠谱,靠山会山倒,靠人人会跑,能靠自己我干嘛要靠别人。
说这些有用吗?在长辈眼里没啥用,在他们眼里,没挣到钱,没女朋友,我就是瞎折腾,我就是吃饱了撑的。
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我只不过是想趁着年轻,想找一项我喜欢,适合我的工作而已,千金难买我高兴。等我找到我喜欢的工作,找到一个喜欢的人了,我自然就老实了,自然就安定了。我总觉得,年轻的时候折腾下挺好,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只要自己不是不学无术。拥有一项不依靠他人就能挣钱的技能,心里会踏实的多。
我们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一种简单的快乐,有人相信,有人支持,有人鼓励,有人提醒,有人依靠。而越是简单的东西,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显得愈发珍贵。
盲目的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规划子女的将来,可以说是子女最大的不幸。只有通过正确的关爱与鼓励,才会让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好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获得自己想要的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