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哥,我辞职了”,8月底的一个凌晨我收到好友这条微信,再也睡不

“老哥,我辞职了”,8月底的一个凌晨我收到好友这条微信,再也睡不

作者: 唠白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23:46 被阅读0次

“老哥,我今天辞职了。”

八月底的一个凌晨,刚洗完澡准备休息的我收到了这条微信,发自一位从小玩到大的好友。之前和他聊过工作,也没见他有过任何抱怨,除了加班外。加班,这对于同是今年毕业的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啊。

“??咋啦”,我想都没想,发了两个问号过去。

“我突然觉得自己不知道要干啥了,以前觉得先找个稳定工作能养活自己就行。但现在好怕自己一年后两年后还是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这样算不算浪费时间啊”,他很快回了我。

“我想去做点不一样的东西”,我还没想好怎么回,他又补充了句。

“呃,自己能学到东西,能成长就不算浪费时间吧”,我回的有点心虚,“那你接下来要干嘛去”。

“大概的已经想好了,想去做之前自己一直喜欢的。***”

我想了半天不知道怎么回,最后还是简单回了句“加油兄弟,要是没钱吃饭了记得吱个声”。

那一晚,我基本没怎么睡。想了好多没用的。

1.每天重复着相似的工作,算不算浪费生命

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

“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我们究竟是活了365天,还是活了1天,重复了364遍?”

我想这里面可以加入一个衡量参考:自己真的喜欢现在做的事吗?

说的有点大,再来细化几大主流:我现在做的这个是自己喜欢了好几年甚至更久的行业,还是由于公司、岗位薪资还不错,加上跟自己所学专业对口,亦或是毕业先随便找了个工作。

对于第一种唯有羡慕祝福了,我想大多数倾向于2、3种。对于后面两种,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其实就差了“喜欢”二字,这就是症结所在吧。如果只是把工作当成生存手段,未免对自己过于残忍。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每天做了三件自己不喜欢的事,就做一件特别喜欢的事来愉悦充实自己,才不负韶华。

那究竟该怎么解决呢?

将爱好融入到工作之余。在公司找到一个有着共同爱好的群体--打球、摄影、读书...但这个群体务必要小。亦或是在下班后能有一个存放诗和远方的归宿,一段能独处的时光,写日记写生活。我选择的是做这个公众号。其实我感觉坚持不下去的原因,会是无人关注,没有交流,从而自己没有成长,变成自嗨。所以大家的关注与反馈,会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吧。有人说这是虚荣心,也有人会说这是成就感。其实成就感也好虚荣心也罢,都是能推着我向前的魔法。

没有喜欢的怎么办呢?

人生路太苦了,往后指不定会更苦。从0到1,守住心底的一方热爱,冲淡生活的鸡零狗碎,从热爱中体会到心流的激荡和自我的升华。

每天重复着相似的工作,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算浪费生命。

2.目前的“稳定”,在十年后看来是不是浪费生命

又想了个没用的话题。

之所以给稳定加上引号,其实是最近开始觉得以前我们眼中所谓的“稳定”的岗位,国企、公务员、教师啊,只不过是我们城外人看不清城里人的纷争罢了。为了获得这份“稳定”的工作,他们付出了很多;为了维持这份稳定,他们有绩效考核评级等等。毕竟在如今这个社会,能够安稳的过完一生其实也是一种奢侈。

说个小事吧,虽然是个例,但或许有着共性。

前不久,看到高中班主任发了条朋友圈,挺吃惊的:

公众号:三个老男孩

在我眼中,老班教书育人无数,可谓桃李满天下。所教班级都能拿到同类第一,富有个性,敢想敢做。读高中时,老班就在尝试做英语教育网站(2013年左右),自己也自学编程。现在想想,老班应该只是稍稍偏了一步或早了一丢丢,那时候微信公众号刚萌发(2012.8),没有踏准互联网的节奏。

在一期圆桌派节目中,梁文道谈到,最恐怖的不是一群年轻人追着问,焦虑迷茫啊人生意义啊,而是一些年纪比我大的多的,还叫我老师,问我人生意义是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的朝圣》中的哈罗德。老头已过花甲之年,退休在家。

在没有收到老友的那封信之前,想必他65岁之后的人生不出意料也会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但由于他决定亲自去看看老友,独自踏上探望病危友人的这段漫长旅程,通过回顾自己一生种种悲惨经历,他接受理解了自己,完成了自我救赎。

或许真的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完成自我的审视与修复吧。

或许只是需要一段像电影《白日梦想家》里沃尔特那样的人生大冒险。

工作中,沃尔特唯唯诺诺、谨小慎微;人群里,他脑海中闪现着白日梦的样子。我好似看到了另一层的自己。对现实焦虑,被工作消耗,被职场繁杂的人际关系束缚,不断被生活抡着锤。

这一次沃尔特没有再犹豫。他去了格陵兰岛,在冰岛、在芬兰,滑着滑板、骑着自行车,再次释放了内心深处的那个少年。

那一刻,我知道他的生活是自己的。

公众号:三个老男孩 公众号:三个老男孩 公众号:三个老男孩 公众号:三个老男孩 公众号:三个老男孩

          电影《白日梦想家》截图

我想每个人都会很“幸运”地偶遇这个阶段的自己吧,或早或晚。也有可能有人终其一生只是擦肩这段“怀疑一切”“寻找自我”的时光。冥冥之中,像是理所应当,最后点上一支纷纷离场。

或许我们都身处“精神囚笼”,只是还没碰到牢笼边界引起震动罢了;

或许只有独自一人的时候,我们才有“时间”,才有勇气去思考去面对破败的自己;

又或许就是自己缺乏断舍离的勇气,去重造自己而已,别无它由。

...  ...

相信我们会各自拥有各自的广阔,也会拥有浪荡、挣扎、以及随后喷涌而出的奇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哥,我辞职了”,8月底的一个凌晨我收到好友这条微信,再也睡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di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