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雨,我穿好雨衣,来到公园散步。打伞散步和穿雨衣散步感觉完全不同。打伞的时候,头顶有遮盖,雨打伞面的声音淅淅沥沥的;而雨衣与身体的距离更近,豆大的雨滴砸在雨衣上,感觉自己和雨之间的距离也更更近,小小的雨衣仿佛把外界的车辆声、广告声都给隔绝在外,自己成了一个独立的小世界。
我特别喜欢在下雨天散步,喜欢这个平日里喧闹驳杂的世界呈现出一派湿漉漉的样子,仿佛整日里端庄肃穆的人,呈现出温柔而多情的姿态,引起这种改变的也不过是一场雨而已。
眼前的石头卧在一片绿色的草坪里,在一棵松树斜下方,整块石头湿漉漉的,呈现出黑色和灰色相互辉映的颜色,干燥的部分是灰色,淋了水的部分显得比较黑,下面有一些黄土。
如果闭上眼睛描述这块石头,大约如下:草坪上躺着一块灰色的大石头,石头表面被水淋湿,颜色有些发黑,岩石上面站着一株松树,这株松树比较矮,树干往上分叉,左右延伸开来,像扇子一样笼罩在石头上,让这块大石头像一只驮着小树艰难前行的大乌龟。
闭眼的时候,我用的是想象力,睁眼的时候用的视力、听力、想象力,这样看来身临其境地睁眼描述更占优势。有人说,睁眼和闭眼的区别在于写实和写意的区别,我本来也是这么认为,但现在却认为睁眼或闭眼这两种情况都在写实,只有在进行文字编辑的时候才是写意。
通常我们进行文字编辑的时候,大多数情况都在家里,看不到实际情况,只能纯粹用我们的想象力写作,就是所谓写意。我感觉这时候逻辑思维能力更强一些,毕竟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想象力的一部分,而且作为理工科思维的人,我的逻辑思维在思想中的比例更重。
编辑时,我觉得当时看石头的描述虽然有主题,语言是自由散漫的,次序是颠倒的,没有太多逻辑,有的只是各种细节。但我为了将文字整理出来,起码要兼顾条理性,让主题更鲜明,文字更易懂,意象更突出。原先我以为所谓意象就是文章的整体感觉,现在不这么想。我觉得草坪、石头、松树这些景物组成了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整体意象由最后一句乌龟驮树的文字描述突出起来,把人们拉入到一个我想象中的生存场。这才算写出了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