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武侠片一向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写实”和“写意”。
“写实”的武侠片讲求拳拳到肉、硬桥硬马,注重打击感、力量感和速度感,意在充分体现中国武术的刚柔并济、修心养身。
“写意”的武侠片则是飞檐走壁、刀光剑影,时常运用中国水墨画的影像元素和唯美飘渺的武打动作创造出一个天马行空、独具中国特色的武侠风格。
无论哪种武侠风格,都离不开中国武侠片对“侠义”的诠释与探索。而如今的许多武侠片为了丰富故事内容、提升观影质感、剖析人性善恶、展现世事人情等,往往将简单直接的报恩、报仇、决斗等故事复杂化,加入了许多悬疑卧底、推理探险等元素。
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中国传统武侠片的类型样式,但却也在某些方面上丢失了武侠片的行侠仗义、快意江湖的意蕴。
今天要谈的这部电影《目中无人》用极简的故事和写实为主、写意为辅的武侠意境,展现了中国传统侠客文化的精髓,也证明了平铺直叙、快意恩仇的传统武侠片依旧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
《目中无人》讲述了在盛唐繁华不复,世道动荡的年代,一位盲眼侠客成瞎子化身“捉刀人”,用命换钱。他偶遇惨遭灭门的酒家女倪燕,在为其鸣冤和复仇的过程中,被卷入到一场地方帮派与朝廷官员勾结纷争的乱局中。最终,成瞎子手刃了劲敌,寻回了公道,也报还了倪燕一壶酒的恩情。
作为一部网络大电影,其能在本就比院线电影“矮一头”的情况下拿下豆瓣7.1的分数,足见其质量可在一众网络武侠电影中位居前列。
影片时长仅为74分钟,整个故事简洁明了,除了网大固有的前六分钟制造悬念之外,影片始终保持着线性叙事,没有什么悬疑和反转,也没有什么卧底跳反,不烧脑,不故弄玄虚,只讲述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
整部影片只是沿着正邪两方的结仇、报仇和厮杀这一发展线索开展叙事,以正义获胜,公道回归作为结局,突出的就是一个简洁明快、酣畅淋漓。
《目中无人》之所以可以收获不俗的口碑和尚佳的热度,除了极简痛快的故事情节,还有就是虚实结合的武侠风格。
以真刀真枪、招招硬朗的武打动作为基础,将黑白水墨风和武侠游戏风巧妙地融合在一招一式中,既给人以惊险紧张感,又能展现新武侠片多种影像元素交相辉映的视听魅力。
印象比较深的一幕是,成瞎子在与一位轻功了得、身形矫健的杀手对阵时,因为一时之间难以判断对方的位置,一度被其加满的“敏捷技能”所压制。但此时成瞎子拿出酒壶,狂饮一口,找准时机,将酒喷在对方的身上。
然后,成瞎子依靠酒的香气来判断敌人的方位,配合眼瞎之后越发敏锐的听觉,有惊无险地完成了逆转反杀。
“盲侠”这个概念很多武侠片都曾经使用过。但很多影片都是过度放大了“盲侠”的听觉能力,将他们塑造成为仅依靠听声辨位就能以一敌十的高人。
实际上,人的五感都是有极限的,也是需要相互配合的。
成瞎子通过高于常人的嗅觉和听觉来锁定敌人方位,更符合真实世界里有血有肉的侠客形象。
这也是影片整体写实风格的集中体现,是回归武侠本源的用心打磨。
另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武打设计来自于影片Boss战(最终对决)之前的“清小怪”环节。
成瞎子被敌人团团围住,只见他摘下腰间的酒葫芦,向前扔出,随即挥刀将酒壶一切两半。
在冰天雪地里,酒水在空中凝结成一片冰霜,然后成瞎子用听风刀在刀柄上磨出火花,瞬间引燃了满天的“冰酒”。
火光冲天,迅速将周围的敌人吞噬,这技惊四座的“AOE大招”(大范围技能伤害)让成瞎子扭转了局势,展现了非凡的刀法和胆识。
随后,被火焰覆盖的听风刀威力倍增,轻松将剩余的敌人撂倒。
这应该算是全片为数不多的使用了特效的武打场面,看似有些夸张离奇,但却恰到好处的用这种写意的手法弥补了写实武打的单调乏味,做到了实中有意,相得益彰。
此外,最后的决战则采用了水墨风的写意风格,中和了写实风的血腥气。
虽然,这部影片在最终决战的处理上有些潦草和简略,对反面人物和正面次要人物的刻画也不够细致,但仍不失为一值得一看的武侠网络大电影。
片中借助成瞎子之口讲出了在问路不问心的江湖,太多人目中无人,心中无义,空有一身功夫,却没有半点公道正义之心。
成瞎子眼瞎心不瞎,即便是无法为所有不公不道的事伸张正义,他也要保持一颗侠义之心、正义之心。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无惧生死。自古公道在人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以武行侠,才能无愧于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