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很喜欢蚂蚁,确切地说,是喜欢观察蚂蚁。
很小的时候,带他在外面玩,不管是在小区里,还是在公园里,甚至在马路边,他都会停下来,观察小蚂蚁爬来爬去。
为了看到蚂蚁搬运食物,他还从家里带了大米小米,装进小瓶子里,一出门就随身携带,去喂蚂蚁。看着它们一趟一趟、循环往复地爬,也不会感到厌烦。
大了以后,就不满足于观察蚂蚁了,他看蚂蚁的绘本《蚂蚁和西瓜》,模仿着画了一个蚂蚁和油桃的故事。还抓蚂蚁带去上科学课,观察蚂蚁吃什么,身体的结构怎么样,再记录下来。
那么,小孩子观察蚂蚁有用吗?有什么用呢?
1.培养专注力
我早就留心过,在观察蚂蚁的时候,孩子蹲在地上,纹丝不动,3、4岁的时候,就能坚持10多分钟。小腿蹲麻了,自己都嫌累。
不要觉得孩子无聊,这时候他其实是在锻炼专注力。只要咱们不去打扰他,耐心地等待,就是在保护孩子的注意力。
2.练习创作和表达
观察完了,孩子回到家就画画,大一点儿还自己编故事。这就是在用画面和文字、语言练习创作,这就是内心的表达啊!
3.科学的启蒙
从观察,到创作,再到研究,这就是科学的启蒙啊!我们总是说,要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着手,这样的生活中的小乐趣,就是最好的契机啊!
4.培养勇气、勤劳、团结的品质
观察蚂蚁,孩子可以看到蚂蚁怎样运送食物,怎样团结合作,怎样坚持不懈,一粒面包渣扛不起来,就几只蚂蚁一起扛。孩子无形中,就懂得了这些品质是多么重要!
5.培养阅读兴趣
因为喜欢观察蚂蚁,喜欢观察小动物,所以凡是和此有关的书、故事,孩子都喜欢看、喜欢听,这样就很容易培养他的阅读兴趣。
所以,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要准备睡觉了,但是他自己拆开塑封,一看开头就是在厨房里发现小蚂蚁,就利用洗漱的间隙读完了。然后,就开始分秒必争地给我讲解、向我得瑟、出题考我:
妈妈,我知道我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小细胞!
妈妈,你说海绵是动物还是植物?
妈妈,你知道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什么吗?
妈妈,你知道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吗?
妈妈,你知道地球上是什么时候出现生命的吗?
……
我问: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他说:我是从这本书里看到的。
于是我随手拿来一翻,越看越是惊奇:原来以为这就是一本关于动物的绘本,谁想到,还讲了这么多的科学知识。
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看惯了绘本,只喜欢听故事,不愿意读科普书籍,这样孩子的阅读面不是就受到限制了吗?
那么,这本书刚好可以试一试。它既是一个故事,从家中厨房的一群蚂蚁讲起,又是一本科普书,讲了地球35亿年的生命演化。
生命的起源,都是来源于一个细胞,各种不同的生命,都是来源于38亿年前的一个细胞。
细胞逐渐繁衍,有了最早的动物——海绵,没错,就叫海绵(此海绵非彼海绵哦)。
从眼睛的出现,再到脊椎、到下巴的出现,都对生物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
然后是植物登陆、动物登陆,鱼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逐渐出现,恐龙终于繁盛起来,还有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树木、蚂蚁和蜜蜂。
然后就是可怕的5次大灭绝。
直到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才有了人的产生和发展。
地球上的生物如此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其实都源于35亿年前出现的那个小细胞。所以,我们所有的生命,都是亲密的伙伴。
合上书,再看看封面上标题:35亿年前的小细胞与你的故事,不禁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这本书的主线:生命的延伸。
看我做的“思维导图”
这本书是一本优秀的科普绘本,也是一本生物科学书。
一、绘图细致、画面精美
绘本嘛,画当然是很重要的。这本书的绘者是松冈达英。
松冈达英是日本著名的科学绘本作家,国际安徒生奖得主。他从小就自诩为昆虫少年,会不分早晚地观察和采集昆虫。他在爬山捉虫子中度过了童年,也在自然玩耍里磨练出绘画技巧,小时候在报纸的空白处画昆虫,24岁就出了自然主题的绘本。
松冈达英已经74岁了,四十多年间创作了上百本自然绘本,在中国已经出版了12种书,比如:《变成了青蛙》、《和雨蛙爸爸一起去采集昆虫 初体验》。
像一些画面,完全可以让孩子玩“找一找”的游戏,找各种动物、植物,找文字中讲到的和没讲到的信息。
我家孩子就对着封面看了又看,细致到恐龙的脖子上有一条蛇,蛇的眼睛balabala。
二、故事完整、以小见大
这么短小的一个故事,讲了一个这么宏大的话题,从孩子都爱干的观察蚂蚁入手,讲述生命的起源、灭绝、复兴,这也就罢了,居然还能够再绕回来,回到开头的院子、蚂蚁,形成了一个闭环。不管是孩子自己看,还是家长给孩子读,20分钟足够了。
20分钟,讲述地球生命发展史,我觉得作者真的是匠心独具,这也是最开始这本书吸引我购买的原因。
三、配套游戏、寓教于乐
别看这么小小一本书,居然还内嵌了一个手工游戏,在书的后面,有一张印好的手工纸,可以制作成为一个,这个设计特别符合孩子的小心思,他们就喜欢干这些动动手、折一折的事儿。
而这个小游戏不只是动手、玩耍,它还是一个漂移大陆套娃。
偷偷告诉你,这是当初吸引我购买的第二个原因哦!
四、严谨治学、科学靠谱
仔细翻看这本书,我发现书后居然有罗列参考书目,又惊了一下:这可是写论文的时候会做的事,写给小孩看的科普书,作者居然像做科研论文一样,这种严谨令我佩服。
细想想,正因为是给孩子看的科普书,才更需要严谨治学的态度,免得给孩子留下错误的第一印象。
我觉得这本书的受众面特别广:
2、3岁的小孩子就可以开始看图,听爸爸妈妈讲,亲子共读,图个乐趣;
4、5岁的孩子,可以知道很多动物的名字,明白书中讲到的动物的演化;
6、7岁的孩子上学了,基本就可以独立阅读了,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
比如观察图画中的细节啊、抓住一个知识点追问啊、还可以进行较深入的思考、拓展阅读、和知识联想。
一句话,既有虚构类作品的文学性、故事性,又有非虚构类作品的知识性、科学性,就是这本儿童科普绘本给我的最深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