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天(2023-1-17)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提及门人的学习状况,严厉地说:“近时同志亦已无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能于此实用功者绝少,皆缘见得良知未真,又将‘致’字看太易了,是以多未有得力处。虽比往时支离之说稍有头绪,然亦只是五十步百步之间耳。”
平定八寨、断藤峡的乱贼后,王阳明吟诗两首,抒发自己当时的感怀。第一首便是《破断藤峡》(《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
绕看干羽格苗夷,忽见风雷起战旗。
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时。
迁宾玉石分须早,聊庆云霓怨莫迟。
嗟尔有司惩既往,好将恩信抚遗黎。
《平八寨》
见说韩公破此蛮,貔貅十万骑连山。
而今止用三千卒,遂尔收功一月间。
岂是人谋能妙算?偶逢天助及师还。
穷搜极讨非长计,须有恩威化梗顽。
在该诗的第五、第六句中,王阳明表示此次取得的赫赫战功并非人的计谋所及,而是靠天佑神助。最后两句,他指出将贼兵一个不剩地全部剿清并非长久之计,对那些执迷不悟的贼兵应当恩威并施,予以教化。在此,王阳明流露出对贼兵的怜悯之意。
王阳明为平定乱贼而驻扎于广西南宁府,后因病情加重,圣旨又迟迟不下,他万不得已于八月二十七日舟行邕江,朝故乡进发。途经激流湍急的乌蛮滩(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东)时,船夫说前面就是伏波庙,王阳明大惊,随即停船上岸,拜谒了伏波将军马援的祠堂。他叩拜将军雕像时想起了四十年前的梦,遂作诗两首,为《谒伏波庙》(《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第一首如下:
四十年前梦里诗,此行天定岂人为!
徂征敢倚风云阵,所过须同时雨师。
尚喜远人知向望,却惭无术救疮痍。
从来胜算归廊庙,耻说兵戈定四夷。
“他在这首七绝诗(《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的序中如此写道:“此予十五岁时梦中所作。今拜伏波祠下,宛如梦中。兹行殆有不偶然者,因识其事于此。”
这首大约四十年前作的《梦中绝句》,可以说预言了王阳明的晚年际遇。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第一句“卷甲归来马伏波”指的是,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归来,在边境竖立了一根铜柱,上面刻有六个大字。
在《谒伏波庙》第一首的第二句中,王阳明感叹道,此次广西征讨似乎并非人为意愿,而是天命所定。他还把自己比作伏波将军,且战功更胜伏波一筹,所以从广西归来拜谒祠堂时,自然是感慨万千。
“王阳明又用比喻做了如下补充:
今却不去“必有事”上用功,而乃悬空守着一个“勿忘、勿助”,此正如烧锅煮饭,锅内不曾渍水下米,而乃专去添柴放火,不知毕竟煮出个甚么物来。吾恐火候未及调停,而锅已先破裂矣。近日一种专在“勿忘、勿助”上用功者,其病正是如此。
终日悬空去做个“勿忘”,又悬空去做个“勿助”,渀渀荡荡,全无实落下手处,究竟功夫,只做得个沉空守寂,学成一个痴騃汉。才遇些子事来,即便牵滞纷扰,不复能经纶宰制。此皆有志之士,而乃使之劳苦缠缚,担阁一生,皆由学术误人之故,甚可悯矣。
冈田武彦认为:“王阳明一直主张的“头脑”学和“培根”学就是“致良知”,有了这个“头脑”学,就连“必有事焉”都不需要了。王阳明也曾提倡过孟子所说的“夜气”(《孟子·告子章句上》)这一说法,但只要提倡“致良知”说,便没有必要再宣讲“夜气”一说,宋儒所提出的“敬”,自然也没有必要。并且,他一直以来提倡《大学》中讲的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具有一体性,也就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王阳明在给聂豹的回信中写道:“良知只是一个,随他发见流行处,当下具足,更无去求,不须假借。”
但是王阳明认为,在致真诚恻怛之良知方面,虽然有其与生俱来的轻重厚薄之分,却丝毫不容增减和假借,否则真诚恻怛也就不是良知的本体了。
王阳明在回信中又继续写道:“此良知之妙用,所以无方体,无穷尽,‘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中庸》)者也。”
王阳明在回信中论述了孝悌之道,“事亲从兄一念良知之外,更无有良知可致得者,故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越过梅岭关进入江西省南安府后,王阳明于赣江上游的章江再次登船。当时任职于南安府的门人周积来看望王阳明,对老师的病危状态感到震惊,立即请大夫为其看病抓药。但是终究徒劳,船在离南安不远的青龙铺停靠后,十一月二十九日上午八时左右,王阳明病逝于船上,享年五十七岁。他临终时给侍奉于床前的周积留下一句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四《年谱三》)
这句遗言很好地诠释了阳明心学的精髓。王阳明晚年吟诵的《中秋》(《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这里的光明是指良知的光辉,他把心之本体比作明月。”
个人感言:
阳明晚年出征广西,平定断藤峡与八寨之乱,因为旧疾复发,加上水土不复,不得已,从广西出发,途径马伏波的庙,不胜感概,阳明十五岁时就做梦梦见自己神交伏波将军马援,想不到四十年以后,自己在平等广西叛乱,居然又有缘遇见伏波庙,阳明顿感,这不是天意有什么?
阳明又经广州增城,顺道参观纪念五祖王纲父子的祠堂,并拜访老友湛甘泉老家,然后途径罗浮山,翻越梅岭,抵达南安府,就在此做官的学生周积连忙赶来看望老师,由于阳明身体极度虚弱,在青龙铺这个地方,不幸离世,离世前,学生周积问老师有什么遗言,阳明说了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是阳明对良知最精僻的总结,人的一生,转瞬即逝,可是绝大多少人终生处在无明状态之中,整天受到各种诱惑干扰,不断地受到烦恼痛苦的折腾,世人一生糊里糊涂忙忙碌碌,看似辛苦不堪,但是方向错了,努力白费,正如阳明先生所言“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说到底,如果我们至今不明白良知何物?不知道人生何去何从?不知道是非曲直?不知道真诚恻怛?不知道事亲孝亲?怎么办?其实是我们内在良知没有唤醒!良知没有被唤醒,最容易出现人生发展方向偏离正轨,最容易成天陷于在是非烦恼纠结中,最容易导致私心杂念,从而思想负担过重,工作效率降低!
真正的良知状态就是“此心光明”!
人的心常常处在无明烦恼痛苦纠结状态,这都是良知被泯灭造成。
唯有清纯清澈干净的心才会光明,如何始终保持清纯清澈干净的心?答案很简单:存天理去人欲,存良知去私心,不断做明心净心功夫,做致良知的功夫,反观内心,真诚恻怛,简易真切,在有事上用功,事上磨心上炼,实实在在真用功,在实践中体验良知的真,在功夫上踏实扎实着实用功!
《王阳明大传》余超林解读之48: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