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多个家庭在一起聚会,孩子拽着妈妈的胳膊,说自己想要某个东西,妈妈也许是觉得孩子那个要求太无理,或者妈妈觉得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让自己很没面子,于是狠狠的瞪了她一眼,这个时候,小姑娘不再说话,眼里流露出怯怯的眼神,接下来孩子不论做什么,眼睛都会一直盯着妈妈…如果接下来妈妈会对别人家的孩子笑眯眯温柔的说话,这个孩子就会非常嫉妒马上钻进妈妈怀里,或者跟妈妈抱怨,你怎么就不这样对我。
每当看到这一幕,我就很揪心,很心疼那个孩子。
由于孩子,尚缺乏客观了解和把握事态的能力,因此不可能了解怎样的行为才是在被允许范围内的适当行为。这时是否有人及时的接纳TA的情绪,会带来天壤之别的结果。当自己的情绪被他人读懂时,孩子能够很快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回平静,并且逐渐学会用更准确的言行来表达自我情绪。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能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
相反,如果孩子的情绪未能引起他人重视,他就会陷入困惑之中。为了能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而哭得更加斯声力竭,甚至,更多的激烈行为。然而大部分家长并不能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只会因为孩子的“野蛮行为”而大动干戈。情绪不被他人理解的孩子,所感受到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他们很容易以为这些情绪并不是大家共有的,而是全怪自己不够好。
被拒绝,被忽视的情形越多,孩子的自我存在感就会越低。最终由于无法信任,尊重他人和自我,变得我行我素,或过于消沉,或言行极端,从而招来更严厉的训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