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些说教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别人,改变别人的想法,但是却发现很多时候都不起作用,“说了等于没说”,“左耳进右耳出”,为什么会这样呢?然后怎么改变他人的想法呢?
有一部电影《盗梦空间》,电影中通过植入思想,然后改变一个人的想法,采取的手法和这里提到的几种方式也很接近,人是会自己得出结论的,人们喜欢主动的改变,这里介绍的就是怎么让人自己思考然后做决策,最终与自己期望的方向一致。
改变他人的几个关键逻辑:
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在想要去改变别人的想法之前,一定要记得这句话: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对每个人而言,被说服了就意味着自己被打败了,当前相信的东西是一个人的选择和偏好决定的,如果去改变别人的看法或者信仰,就是在否定别人过去的因果关系。会让人视为一种挑战。
在奇葩说里选手是不是被说服的?
奇葩说里面并不是被说服的,而是这个人早就想过这件事,但是却无法说清楚。辩手只是把这个人想说的东西给说出来而已,他没有被改变,只是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祝英台陷阱
在沟通、说服时,要小心“祝英台陷阱”。
祝英台她老妈,要说服祝英台嫁给马文才。
如果她不断跟祝英台强调:贫贱夫妻百事哀,你还年轻不懂事,男人有钱很重要,所以女人不要老是相信真爱。你要信妈妈,妈妈看过的男人比你看过的多得多。
她每讲一句话,祝英台心中有一万个吐槽。
妈妈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女儿脑中第一个想的就是反例:不会,你看村口的王大妈跟她的老公不是也很穷吗?不是很开心吗?
男人一定要有钱,女儿脑中第一个想:不对,谁说的,你看谁谁谁,不是也很穷吗?最后就发财了。或者是没有发财,不是也很开心吗?因为他得道成仙了。
你讲的越是理直气壮,对方越是想反例。可能对方在冷静的时候仔细想想,这个反例哪怕是千万分之一,但是仍然回到了那句话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想要理直气壮要改变别人很难,每个人都被人说教过,谁是因为说教而被真的改变的呢,说教真的有用吗。
你应该/我需要
理直气壮要改变别人很难,但是还有一种方式是留给别人选择权,没有要改变对方,而是是否改变的选择权都交给对方。改变自己的说话句式:将你应该改为我需要
如果想要去改变比人,这其实是个人的一个期望,也可以看做个人的一个问题。对方现在的样子和想要的样子是不同的。
对于几种不同句式,不同说话方式可能给人的感受:

为什么不/为什么要
不去改变别人的想法,而是去引导思考的方向。当问别人,你为什么不这么做的时候,等于在帮人家复习他不这么做的理由。他是不可能因此改变的。
当问别人为什么要的时候,人会想一些支持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理由。其实这也是一个正向思考和逆向思考的过程,在提问题的时候,同时想一下反着问回事什么样的。 大部分人没有刻意的训练一般只会从一个角度去思考事情,当我们使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去引导从更正向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人的想法也因此不同。
为什么不戒烟? 因为XXX原因导致了自己不戒烟。
为什么要戒烟? 因为XXX觉得吸烟不好。
没有人喜欢不知情
同上面说的,”你应该/我需要“,知道的越少支持做一件事情的动力越少,那更不可能好好的做了。每个人都想知道理由。告诉别人理由,是最简单的说服方式。
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充满了对信息的渴望。而当信息量不够充足时,我们潜意识里会感觉到“不安全”。
我觉得当我们试着去说服一个人时,其实对方不是被我们说服了,而是选择了相信我们,对方为什么会相信我们,因为我们足够坦诚,坦露,信息同步到位,把事情聊透。 也许对方在知道了足够多事情之后仍然没有改变,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收获一种新的角度可以完善我们的想法,为什么当下的信息不能决定要做的事情。 其中的阻碍还有什么?还有那些需要解决? 双方站在同一战线共同成长的过程。
所有人都希望有退路
“没关系,你随时可以反悔”,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一句话。 7天无理由退货,不满意不付款。
前段时间我在选择婚纱摄影机构的时候,想多看几家,在第一家店的时候,我告诉对方想多了解下婚纱摄影不同店的服务区别,多了解情况。前期对方不断的加优惠,我都没有同意,最后导购员说,那这样在条款中再加上一条:拍到满意为止,不满意重拍。 虽然后续不满意也没做到重拍,但是当时这是下单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台湾有位约会达人,跟女孩讲:我们约在地铁上,如果见面后你觉得我还ok,就继续坐两三站,到那边的餐厅去吃饭;中间只要不满意,你立刻就在地铁站下车。当然,我也可以。
这样,女孩答应的机会非常大,因为对她而言,几乎没损失。让人家有退路,反而充满高度说服力。
我们没有100%确定的事情,很多都是在做的过程中才慢慢学到的、了解到的,如果选择的成本太高,那么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不做选择,降低选择的成本,就是你随时可以反悔。
最后
关于这篇提到的表达方式,“没有人喜欢被改变,没有人喜欢不知情” 在亲密关系中比较适合。“所有人都希望有退路” 在人决策时犹豫不决时是很好的方式。
在提问的时候,记得考虑正反两种问法,思考当下那种提问方式更合适。为什么做这件事情?为什么不做这件事情? 这样我们对事情的认识就更完整一些。
我们真的改变了他人的想法吗?可能会有一部分把,但不是突然就被改变了,而是我们提供了信息、原因,他人自己去考虑这件事情然后决策得出结论而已。尊重别人的思考过程,而不是让别人完全的按照我们的想法来。
参考:
- 说服他人,别再用说教了:https://www.iqiyi.com/a_qg70iph57d.html
- 说服他人的三个底层逻辑:https://www.36kr.com/p/1722876018689
- 底层逻辑是什么?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27354
- 剧本医生是什么样的角色: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574633
- 掌握三个方法,快速打造自己的观点:http://www.woshipm.com/zhichang/1782369.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