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几十年前上小学时,冯骥才写的《挑山工》就被选入了课文,并且一选就是好几十年。文章讲了“我”在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速度却并不慢。通过与一位挑山工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虽然身挑重物,走的路程更长,却能坚持不懈,不随便在路上歇息,最终总是先到达目的地。
在黄山,我也看了许多挑山工的身影。由于山势的特殊,山上酒店的许多物资,比如米面蔬菜、酒水饮料、酒店用品等,先由缆车送到指定地点,剩下的路程就依靠挑山工们人力挑运。
爬山途中,我们邂逅了许多挑山工。他们挑起的货物轻则 100 多斤,重的更是令人惊叹。我粗略估算,有的挑山工两边担子各挑四件水,每件水 24 瓶,每瓶水约一斤重,如此算来,两边担子的重量可能接近 200 斤。他们挑东西时,除了扁担,还有一根圆圆的木棒。这根棒即能起到拐杖的作用,需要休息时,也能起平衡作用,他们把木棒竖起来,一头抵在扁担上,把货物的一头放在较高的台阶上,然后站在原地稍作休憩,很少见他们坐下来。
一路上,随处可见身挑重物的挑山工摇摇晃晃地从我们身边走过,看到他们的辛苦劳累,对山上动辄一二百的饭钱、几十块一瓶的水钱也觉得理所应当了。
正是这些挑山工的默默付出,才保障了山上物资的供应,让游客能够在山上享受舒适的服务。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也挑起了一份责任和担当。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52320/cdfa13ae279d950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52320/d160f4a1e2a8fde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52320/4ecde6e5ae54472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52320/de664787c91644c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52320/36ed1b161aa513a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6752320/8892097449f273a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