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园坐落于新加坡市区北侧的大人路,乃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生在南洋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2001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35周年之际,这里的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2024年4月9日上午,我前往新加坡晚晴园,参观孙中山南洋纪念馆。这是一座红瓦白墙的两层楼房,平面呈“凸”字形,周围环绕着回廊。经过重修以后,院内绿草如茵,生长着四株高大的椰子树,中间竖立着孙中山先生的坐像。
走进小楼正门,迎面是服务台,购买8元新币的门票,便可以进入展厅参观。目前,在两层小楼内,分为四个展区,通过大量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留下的珍贵资料,讲述新加坡华人对孙中山革命运动的贡献和辛亥革命对南洋华人的深远影响。
1.初会晚晴 星洲三杰
1905年,新加坡华商张永福和其弟张华丹购买这座别墅,供母亲颐养天年,取名为“晚晴园”,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当时,中国深受内忧外患困扰,清朝政府逐渐走向衰败,孙中山领导和组织同盟会开展革命活动。张永福、林义顺和陈楚楠在新加坡组成小桃源俱乐部,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被称为“星洲三杰”。
20世纪初,孙中山看到新加坡的优越地理位置、先进基础设施、众多华人人口等,选择这里作为革命基地。1906年2月,张永福将这座别墅送给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晚晴园成为南洋总支部。
1900年至1911年间,孙中山九次到访新加坡,有四次都居住在晚晴园。这里复原了孙中山的卧室,陈列着他书写的信函、量身定做的衣物、特别喜欢的象棋、酷爱阅读的书籍和报纸等,置身于小小的卧室之中,感受孙中山的日常生活。
2.推翻帝制 建立共和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中华民国,中国千年帝制画上句号,促成亚洲首个共和国的诞生。民国成立初期,获得南洋地区的同盟会成员和海外华社的大力支持,民国颁布的一系列改革社会风俗的法规对新加坡和马来亚影响很大。
当时,在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物品中,可以看到很多与中华民国有关的图案,包括孙中山肖像、宣扬的“博爱”理念、国旗和党徽等。这里悬挂着一幅新加坡海州会馆收藏的孙中山军装像,会员曾经对着此像宣誓,表达了对孙中山的崇敬。
3.新加坡华商先贤
孙中山来到新加坡之际,这里的华商已经拥有近百年的领导地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促进新加坡经济,涉及贸易、航运、锡矿业、银行业、房地产、烟酒包税、橡胶和黄梨业等。同时,出资建立华文教育、华人社团、华文报刊。
1906年,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成立,在多个历史转折点扮演关键的领导角色,引导本地华人关注家乡情况,动员大家群策群力渡过难关。1950年至1965年,在新加坡迈进自治和独立的时期,商会领袖积极协助华人居民融入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的新国家。
4.宗风远鬯 继往开来
1920年,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赠送总商会“宗风远鬯”匾额,提醒新加坡华人肩负起将先贤遗风发扬光大的使命。总商会历届领导积极响应,关注祖国命运,延续伟大精神。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新加坡成为东南亚华社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同年8月15日,当地领袖陈嘉庚召集118个华人社团约700名代表,举行了侨民大会,成立星华筹赈会。1938年10月10日,再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在展览的结尾处,有一幅《华侨为革命之母》的油画,描绘1907年孙中山在新加坡向当地不同阶层的人们宣扬革命思想的场面,包括孙中山的10多个追随者和矿工、胶工、农民、妇女、小孩等130多人。回望过去,华侨对中国革命的成功功不可没,体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