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对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重新排列时用到的技术是一组嵌套的 for 循环。其中外循环会遍历数组的每一项,内循环则用于比较元素。
几个概念
1、时间复杂度:一个算法执行所耗费的时间
2、空间复杂度:运行完一个程序所需内存的大小
3、稳定指:如果a=b,a在b的前面,排序后a仍然在b的前面
4、不稳定指:如果a=b,a在b的前面,排序后可能会交换位置
一、冒泡排序
这是最慢的排序算法之一,但也是一种最容易实现的。
数值会像气泡一样从数组的一端漂浮到另一端。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算法会多次在数组中移动,比较相邻数据,当左侧值大于右侧值时将他们进行互换。
1、平均时间复杂度:O(n*n)【最好情况O(n)、最差情况O(n*n)】
2、空间复杂度O(1)
3、稳定性:稳定
一个实现过程例子:
E A D B H
A E D B H
A D E B H
A D B E H
A B D E H
实现方法一:

当i=0的时候,里面的循环完整执行,从j=0执行到j=6,这也就是第一遍排序,结果是将最大的数排到了最后,这一遍循环结束后的结果应该是[8,15,88,55,76,21,39,94]
当i=1的时候,里面的循环再次完整执行,由于最大的数已经在最后了,没有必要去比较数组的最后两项,这也是j
即每次将剩下数组里面最大的一个数排到最后面,当第一个循环执行到最后的时候,也就是i=6,此时,j=0,只需要比较数组的第一和第二项,比较完毕,返回。
实现方法二:
外层的for循环采用递减的方式,当outer=2的时候只有两个元素需要比较了,则执行最后一次比较。

二、选择排序
从数组的开头开始,将第一个元素和其他元素进行比较。检查完所有元素后,最小的元素被放到数组的第一个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