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樊登读书听了三本书,都是关于认知和思维相关的。
第一本是怪诞脑科学;
第二本是思辩与立场;
第三本是事实;
这三本书共同的特点都是关于客观的看待事实。
说到客观的看待事实,听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可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如果当我问你,你是一个客观看待并分析事实的人吗?
“怪诞脑科学”一本里说,大部分人说“是的“可能都不够客观。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做一个调查,情况1,如果你和你的伴侣花了各40元买了两张电影票,高兴的准备去看最新上映的电影,结果在电影开场前,突然发现,电影票丢了,你还会去看电影吗?
情况2 , 同样是买了两张电影票,在电影开场之前你们发现丢了40元钱,你们还会去看电影吗?
调查的结果是,第一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不会去了,而第二种情况还是会去。
这来源于大脑的本能脑的第一反应。
同样熟悉的例子还有关于投资炒股,一个股票买了之后跌了,被套了,大部分人的选择是等他涨回来;或者找了一个不靠谱的对象,可还是不见黄河不死心,期待对方的回心转意。
应该做的是去思考这个电影我是不是一定要看,这个股票是否依然具备投资的价值,以及这个对象是否是正确适合的选择,而重新去做一个决策。
这同样也是“思辩与立场”里面所说的思维陷阱,这个陷阱的共同特征是,给人以快速获得答案的希望。
就好像大多数人学习一项技能想要速成一样。
思维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就是无反省的直觉;
高级的思维层次的特点是选择性反省,高技能水平,不具有一贯的公平性。可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标准不一样,或者是总能给自己的行为找出好的借口。
最高级的思维层次是反省外显,最高水平的技能和一贯的公平合理性。
处于这一层次的人,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者。
事实上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人的第一反应是直线思维,也是本能脑的思维方式。
只有通过不断的思维训练,才会对出现的事物做一个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例如当下的疫情,大家多少有一些恐慌的情绪。这就是恐俱的本能。
最大的恐慌其实不是实际发生的数据,而是猜疑和谣言带来的。但我们做为个人无法去掌握全部的大数据。
如果从客观的大概率来说,其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是很低的,这是一个事实。
很多事情,都缘于一种本能的从众心理,去思考的人总是少数。就如同有人看到新闻播报,某天飞机事故,从此就不敢坐飞机了,他们没有看到飞机的安全飞行率其实比以前高了很多倍,但不会有人拿这个出来说。
”事实“这本书里,提到了”四个改变“和”十个避免“。
四个改变:
远离焦虑,变得乐观;变得理性;发现潜在商机;作出有效决策
十个避免:
一分为二;负面思维;直线思维;恐惧本能;规模错觉;以偏概全;命中注定;单一视角;归咎他人;情急生乱。
阅读,使人进步;反思,让人察觉。
三本书里都提到的共同点是:保持谦卑、保持学习、不断升级认知。
从而让我们形成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做一个理性而愿意探索的人。
我是侠女,一个爱学习的房产投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