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大了想当科学家”
“我长大了想当老师”
“我长大了相当医生”
“我长大了想当警察”
……
每个人儿时都有一个纯纯的梦想,只为喜欢,无关金钱名誉。
《月亮与六便士》中说“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绝大多数人走着走着,渐渐迷失了自己。父母的期待,世俗的眼光,名利的诱惑,虚荣的比较。如此种种,像沉重的枷锁将我们套牢,又像混浊的浪涛裹狭着我们,使我们身不由己。只不过多数人能够随遇而安,糊涂度日。
但是也有人不堪重负,选择结束生命,永远逃离。就如大连理工自杀的研究生一样。从他的遗书看,他曾经通过考研来逃避就业的压力,曾想过考公务员来解决就业的困难,最后,面临延迟毕业的窘境,他无法面对辛苦供养的他的父母,害怕周围人的嘲笑的眼光,自我的压力一根一根成了压倒骆驼的稻草。
这件事引起网络热议,很多人自己也压力山大,有自杀的冲动。看到网络上的丧丧的评论,我心中不禁开始思索人应该怎样活才是幸福的。
我想起《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克兰,为了追逐画画的梦想,抛弃在别人眼里幸福的家庭,即使穷困潦倒也幸福快乐。因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再苦也欢喜。
我想起北大网红李雪琴的那句“我北大毕业,就想当废物”
我想起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确能悠然自得;想起明代胡震亨不做德州知府,只因“自爱小窗吟好句,不随五马渡江来”
我做或者不做一件事,只因为喜欢或者不喜欢,只因为能不能从中感受到幸福。而不是为了金钱的多寡或者他人的眼光。
如果说当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找一份光鲜亮丽的好工作,为了光宗耀祖,我为了别人的赞美……这些使你太累,那就不要和自己过不去,就只做你自己,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不要非得和自己过不去,更没有必要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
只为自己而活,做真实的自己。这个道理如没人去教,孩子们如何懂得。这就不得不思考我们当前的教育。家长,老师整天告诉孩子们:好好读书 将来找个好工作,挣大钱,买大房子,吃喝玩乐,享受生活。这种教育实际就是不断与人攀比。如果实现了还好,但是无法实现呢,就会在自卑的压力下崩溃。
所以解决自杀问题的根本再于正确的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们才会健康快乐成长,笑看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