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所以,让孩子在小时候养成一些优秀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这也在告诉各位家长,一个坏习惯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多大的影响。
那么,对家长来说,孩子的哪些坏习惯一定要改正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好吃懒做
这个词,我们总能在一些对大人的评价中听到。
貌似这个词和小孩子很难联系到一起。
喜欢吃吃喝喝,不喜欢学习或者运动,好像是每个人童年时的真实写照。
但是我想说,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啃老族”。
从小习惯了享受,失去了进取的动力,最后的结果就是不断地去压榨父母的利益。
我理解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觉得生活条件好了,不应该再让孩子吃苦了。
可是,只有真的践行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个理念,孩子才能真的长大,才能在踏入社会后,闯出一片天地。
所以,那些现在还在一味宠溺孩子的家长们,应该立即转变自身的态度和想法,带领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二、不懂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句话,不仅对成人适用,在孩子身上,也显得十分重要。
现如今,我们经常能听到关于“熊孩子”的报道。
今天弄坏亲戚家的家具,明天在路上碰到了别人的车子等等。
这类孩子的家长往往会说,孩子还小,懂什么。
可是,孩子小不懂事,难道父母也不懂事吗?
而且,家长不去管教孩子的话,等他们大一点,可能就要轮到社会来告诉他们规矩了。
到那个时候,家长们想要再找理由也没用了。
所以说,教孩子懂规矩,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三、不讲信用
人无信不立,对于每一个想要在社会上立足的人来说,讲信用是至关重要的品格。
从小就培养孩子讲诚信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我的观察,对于同样一个错误,有的孩子就能承认错误,而有的孩子就会隐瞒事实。
比如,同样是考试不及格,有人就会大大方方承认不足,而有些则会偷偷改分数,或者闭口不谈有考试。
其实,在这两种行为背后,是家长的对待方式的不同。
前者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没有呵斥惩罚,而是鼓励和加油;后者的父母则是一顿打骂,再加上一通大道理。
孩子们知道一旦承认错误会发生什么时,自然会做出“恰当”的选择。
而这其实也告诉各位父母,教导孩子讲信用,不能操之过急,否则适得其反。
学会正确引导,让孩子自发地养成守信的习惯。
四、不懂感恩
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帮助,关系才能长久。
可如果是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在社会上一定是走不远的。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不知道感恩,谁还会与他做朋友?遇到事情时谁还会去帮助他?
所以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不要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别人应该为他做的,也不要让孩子觉得一切得来得太过容易。
今天提到的几点,也许不够全面,但是,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都是影响重大的。
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上几个坏习惯中的一个甚至几个时,一定要帮孩子科学地改正过来,不然影响的就会是孩子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