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的这本书是《长日将近》,也有人翻译为《长日留痕》。
作者石黑一雄,是201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文学院给他的作品评价是“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这句话,只有看过他的作品,联想其中的内涵,才会明白,它解说得有多么正确。
石黑一雄,1954年12月8日生于日本。他在五岁的时候就随父母移民到了英国,所以他是日裔英籍作家。人们把他和奈保尔、拉什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1982年,他的第一部作品《远山淡影》一发表,就惊动了文坛,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颁发了温尼弗雷德·霍尔比纪念奖。从那时到现在,他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但是每一部都是精品。
《长日将近》是他的第三部作品,1989年获得布克奖,这本书奠定了他国际一流作家的地位。根据这本书拍的电影《告别有晴天》,获得八项奥斯卡奖提名和六项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称得上是影史经典了。
“时间、记忆和自我欺骗”是石黑一雄作品的关键词。
石黑一雄大学毕业后,曾在一个流浪人员收留机构服务过,他注意到那些流浪人员无疑都有着一些痛苦的经历,但是每当他们讲述自己的过往时,都喜欢换成别人的名字。
这让石黑一雄认识到,记忆是会骗人的,有的时候是真的不记得了,有的时候是宁愿不记得。
石黑一雄说:“我喜欢回忆,是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作为一个作家,我更关心的是人们告诉自己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
《长日将近》这部小说,讲的正是一个关于英国管家的回忆的故事。
故事从1956年7月的达林顿府开始讲起。
主人公史蒂文斯是一位老牌英国管家,他行事谨慎,尽职尽责。
他的新雇主是来自美国的富豪法拉戴先生。法拉戴先生有事要回美国一段时间,他好心提议让史蒂文斯休假几天,开着他的豪车去好好看看英国的美丽风光。
刚好府里的前任女管家肯顿小姐给史蒂文斯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自己的婚姻触礁了,现在寄居在朋友家,知道达林顿府换了主人,自己很想念过去的时光,字里行间透漏出想回来工作的意思。
史蒂文斯决定听从法拉戴先生的建议,真的给自己放个假,出去转转,顺便去看看肯顿小姐,如果她愿意的话,想请她回来工作。
故事是按史蒂文斯的旅游时间和地点叙述的,一共6天的时间,可是史蒂文斯的回忆时间跨度却是30年。
在这6天的时间里,史蒂文斯在开车的路上,在和路人交谈的时候,在夜晚辗转反侧的床上,思绪随时陷入对过去的回忆当中,我们几乎可以透过这些回忆看到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和大半个人生。
石黑一雄擅长以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很容易让读者有代入感,沉入故事当中,对书中人物感同身受,引发共鸣。
在《长日将近》里,这个第一人称的叙述却是一种“不可靠叙述”。主人公管家史蒂文斯的叙述就像石黑一雄在救助站里那些被救助者一样,言语闪烁,遮遮掩掩,看似坦诚,其实是有意回避。
史蒂文斯的回忆从他自己反复思索“伟大”开始。
怎样才算得上一个“伟大的”管家?史蒂文斯通过多年的管家经验,总结出来:“一位管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坚守其职业生命”。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念,会影响他对事情的判断和选择,也终将影响他一生的命运。
石黑一雄在小说开始的时候,先交代了史蒂文斯对于管家这个职业的看法,是在为后面的故事合理展开做好铺垫。
史蒂文斯的父亲也是一个大宅管家,史蒂文斯认为父亲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伟大的”管家。老史蒂文斯一生追求尊严,严格控制情绪,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
对于父亲的职业精神的认同,也决定了史蒂文斯的人生选择。
在父亲病入膏肓,即将撒手人寰的时候,楼下的客厅正在发生着历史大事件。是上楼去和父亲做最后的告别,还是在楼下坚守自己管家的岗位?
这是一道选择题。
史蒂文斯本着他一贯的职业精神,选择了在楼下继续工作。他对过来喊他上楼的肯顿小姐说“请别把我此刻不肯马上上楼去为家父送终看作不近人情之举。您知道,我相信家父也会希望我现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失去了至亲,史蒂文斯显示了他超级的情绪控制力。看起来好像没有怎么伤心,甚至在回忆的时候,他为他当时的选择还深感自豪。
这种为了伟大的职业精神而严格控制情感的思想,也让他失去了本来可以得到的爱情。
当然,史蒂文斯自己绝口不提“爱情”两字,可是我们跟随他的叙述,能清楚明白地看出来,肯顿小姐和他之间发生过一场被压抑的爱情。
肯顿小姐和老史蒂文斯几乎同时进入达林顿府,填补了前任的男副管家和女管家结婚造成的岗位空缺。史蒂文斯对这种严重干扰府里秩序的行为十分恼火,当然他自己也是极力避免让这些外务干扰工作的。
肯顿小姐给史蒂文斯送鲜花,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什么意思,可是史蒂文斯却说自己喜欢简单。
这是明显的不解风情啊。
不仅如此,他还对肯顿小姐直呼老史蒂文斯的教名提出了批评。肯顿小姐也是很有性格的女性,她很生气,两个人闹得很不愉快。
后来肯顿小姐提醒他老史蒂文斯太老了,已经不能称职工作的时候,史蒂文斯并不接受。俩人关系继续紧张。直到真的发生老史蒂文斯端着盘子摔到在院子里的事情,达林顿勋爵跟他指出问题所在,史蒂文斯才安排父亲干一些擦拭物品的小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长时间共事,让两个人关系渐渐变暖。每天傍晚在肯顿小姐的茶水间喝一杯咖啡,交流一下的时光,是两个人都存在记忆里的最美好的一段。
亲德的达林顿勋爵决定家里裁掉犹太籍雇工,史蒂文斯心里虽然并不赞同,但是仍然坚定执行。肯顿小姐因此而愤怒和伤心,同时,对史蒂文斯的冷漠感到失望。
肯顿小姐开始利用休假时间和老熟人约会,直至赌气决定答应老熟人的求婚。
她告诉史蒂文斯这个决定的时候,其实还没有下最后的决心。她还抱着一丝希望,相信史蒂文斯能够挽留她。
然而,那个晚上,府里来了重要人物,又到了史蒂文斯眼里的伟大事业的关键时刻。他一心在工作上,对于肯顿小姐的心思,他不想浪费一点时间去琢磨。
就这样,史蒂文斯失去了本来可以拥有的爱情。
赌气嫁人的肯顿小姐自然是无法过好婚姻生活,她已经几次离家出走。一个错误的决定,毁了一生的幸福。
史蒂文斯把肯顿小姐的来信看了N多遍,他心里怎么想的,读者都能猜得到。但是他没有说一句后悔的话,有的都是冠冕堂皇。
终于见到了肯顿小姐。她说,女儿怀孕了,她就要做外婆了。能陪着外孙一起度过余生,是她觉得幸福的事情。而她不能离女儿太远,所以她不能回达林顿府工作。
史蒂文斯该有多失望。
如果说失去至爱的父亲,失去曾经唾手可得的爱情,对史蒂文斯是一种悲伤,最悲伤的却是要对自己一生执着追求的伟大事业的否认。
史蒂文斯年轻时多次跳槽,直到遇到达林顿勋爵才稳定下来。他认为一个管家能通过服务于一个能有影响力的雇主而服务于这个社会,达林顿勋爵就是这样一个有影响力的雇主。
出于职业操守,史蒂文斯从来不说达林顿的不好。他知道外界对于勋爵的议论,他们说他是希特勒的走狗,是叛国贼。但是他选择屏蔽那些坏消息,他宁愿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达林顿勋爵是典型的英国绅士。曾经“为了维护世界的正义”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德国做出了严厉制裁。达林顿勋爵认为这样惩罚一个战败国是不道德的,他开始四处积极活动,想要“终结不义和苦难”。
在史蒂文斯父亲逝世的那个晚上,府上在举行的正是一场非官方的国际会议。
至此,我们看到的达林顿勋爵还是一位有着崇高道德的英国绅士。但是后来,德国纳粹登上政治舞台,他依然没有觉醒,反而积极撮合英国首相跟德国人会晤,最终沦为希特勒的一枚棋子。
爵爷的下场是身败名裂。他死后,达林顿府被作价出售。
史蒂文斯曾经三次“不认主”。一次是新雇主法拉戴的朋友问他是否为达林顿勋爵服务过,他回答说没有。这让法拉戴先生很没面子,本来他是以买下英国大宅,用上英国老牌管家为荣的。史蒂文斯解释说,这样说只是因为英国的传统习惯是不说前雇主的事情。
第二次是路上给了他帮助的一个人,问他是否为达林顿勋爵服务过,他说没有,自己在为法拉戴先生服务。
第三次是在乡村酒店见到的医生问他同样的问题,他依然是不承认。
史蒂文斯无法不自相矛盾。
曾经自己引以为豪的事业,似乎因为爵爷的“叛国”名声显得毫无意义,自己一生的追求变得毫无价值。
他谴责那些说爵爷坏话的人。甚至爵爷的义子明确说出来爵爷做错了的时候,他还是不愿意相信。
如果我们说史蒂文斯对爵爷是愚忠,不如说他是对他的管家事业的愚忠。没有人可以独自跳舞,这个世界和我们有割舍不断的联系。
史蒂文斯个人的悲剧背后是那个混乱时代的深渊。
做一个伟大的管家这个梦想泡泡破碎了,我们看到黄昏里那个满怀悲伤的人,孤独、落寞。
让人可以安慰的是,在故事的结尾,史蒂文斯终于想明白:总是回头看,对自己严厉自责没有什么好处。
“我的确应该不要再这么频繁地回顾往事,而应该采取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把我剩余的这段人生尽量过好”。
对过去的人生进行一番梳理,即使蹉跎了半生,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乐观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