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潜意识,我想说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小故事: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去吃酸菜鱼,我第一个到店,负责点菜,鱼的锅底有酸菜和麻辣两种,我很想尝一尝麻辣的口味,但是其他人都表示要吃酸菜的。好吧,我就在手机上操作点单了。后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服务员端上桌的是一盆红通通的麻辣鱼。我赶紧打开手机查看,我确实妥妥选择的是麻辣锅底。这件事如果放在以前我会认为是手误,但是学了一点点心理学的我立刻就知道是我的潜意识在作祟。最后的结果是那天把所有人都辣得够呛,边吃边骂我。
从此我对潜意识深信不疑,而且越学习越觉得潜意识根本就是最真实的我,一个没有被社会规则驯化过的我,一个完全只考虑我的我,一个会保护我的我。所以,有时候现状的确痛苦,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一种可能性:我们之所以没有动力改变,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并不想改变,是因为现状就是最好的。
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好坏都是多面的,有时候我们只看到了痛苦,无法看到另外的一面,那就是:让我们痛苦的事情同时也在保护着我们,让我们避免遭受更大的痛苦。虽然我们目前的现状的确有点苦,但如果改变后,我们会陷入更大的、不愿承受的、无法承受的痛苦中。潜意识会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所以我们就不会真正想要改变了。两个痛苦中选择最小的,这是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
比如说拖延。如果一旦改变了拖延,有的人行动变得非常果断,他们将会陷入做得不够完美的焦虑里。雷厉风行做完了,做得不够好怎么办?这种焦虑更难承受,拖延则可以避免。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如果他不拖延,他会马上把这件事做完,然后就又会进入下一段的忙碌中燃烧自己,他们没有休息能力。拖延,就是他们唯一可以休息的机会。
比如说焦虑。有的人不喜欢自己的焦虑,可是如果放松下来,事情做不好怎么办?紧张起来事情都不一定能做好,放松下来能相信自己做好?事情做不好的后果,比焦虑还难受,所以潜意识就会选择维持焦虑。焦虑,只是当下难受。可是事情做不好,未来会有更多的难受。
比如说内向。你一旦开朗了,大面积社交了,主动与人接触了,你怎么面对别人的冷漠和拒绝?你能保证所有人都欢迎你吗?你要知道,外向的显著性特点之一就是主动,而主动就有受伤的可能。与其在关系中受伤,不如内向自己缩着更舒服。所以潜意识会使用内向,来避免自己在关系里受伤。
再比如说优秀。太多人想变得优秀,因为优秀了就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可是优秀了得到的不仅是别人的认可,更是别人的期望。为别人的认可而想变得优秀的人,能受得了别人的期望更高吗?对另外一些人可能是:优秀意味着暴露,暴露就意味着更被关注、更被挑剔、更被嫉妒。这是你能承受的吗?潜意识会觉得,默默无闻虽然寂寞,但好过优秀时带来的压力。
所有的症状、现象,在让我们痛苦的时候,同时也是在保护着我们。所以,我们只需要换一个角度来看"自己不够好"这件事,也许就会释怀一点,不是我不想改,是潜意识不让我这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