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孩子受益后,都会热情地把小儿推拿推荐给亲朋好友、小区邻居,太阳树也因此收获了更多的“粉丝”。但也有时候,这些热心的家长会被泼一盆冷水:“小儿推拿,我们试了,没啥用啊。”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做小儿推拿效果很明显,而在你家宝贝这却觉得“没啥用”。
图片来自网络
一、辨证精准、配穴对症是小儿推拿有效的第一前提
学过推拿的妈妈都知道:小儿推拿可不是依葫芦画瓢、看着每个穴位功效去拼凑穴位,随便摸摸小手这么“简单”的事。小儿推拿要有效,最重要的前提是:推拿师辨证精准,配的穴方要对症。
这个不难理解。中医讲究千人千方,即便是同一个病名,比如说“发烧”,但是不同的孩子身体状况不同,病情不同,一定要认真面诊、仔细辨证后才能配出穴方,这就非常考验小儿推拿师的专业水平了。
孩子现在是实证还是虚证?是以寒为主,还是以热为主,或者寒热夹杂?孩子现在是哪些脏腑、经络“受伤了”才导致生病了?孩子原本是什么体质,是长期的喂养方式不当,还是最近吃了什么东西引发了这个症状......专业的小儿推拿师通过专业的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四诊),就能从孩子身体的表象上找到线索,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准确地判断出孩子目前的身体状况,从而给出对症的穴方,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太阳树40天集训班的学员想要系统学习,首先就要经过第一轮严格的面试,第一轮面试要考的不是专业技能,而是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面试后不仅要学中医理论知识、推拿理论知识、望闻问切、推拿手法,还要跟诊几个月,更是要经过温暖老师亲自考核后才能毕业。很多推拿师自身就是父母,在上岗之前就已经把自家娃的大小病证搞定了。
如果您不是专业的小儿推拿师,那么一定要找正规的小儿推拿机构,找专业的小儿推拿师,“辨证精准、配穴对症、手法到位”是推拿师们手里边的“三大法宝”。
二. 坚持调理,是小儿推拿有效的保证
一些家长只从当下的症状出发,看到孩子暂时不烧了或者不咳了,就自行停止推拿调理了。
但实际上,有的孩子表面不烧了,身体的脏腑功能却还没得到彻底修复,特别是脾胃的修复,需要再巩固推拿几次,但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过早地“见好就收”也就无法保证推拿的效果。
因为根源没得到彻底解决,或者给疾病留了个小尾巴,孩子的症状过一段时间就会反复,那家长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小儿推拿没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
三.家长的配合,是小儿推拿有效果的决定因素
推拿结束后,我们经常听到推拿师这么嘱咐家长:“推拿调理期间,……这些食物暂时不能吃哦!”或者,“你家宝贝这段时间湿气比较重,最近的游泳可以暂时停一停。”
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的同步调整,是孩子在推拿调理期间、疾病恢复期间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环节没注意护理好,出现了大的偏颇,会对原本已恢复一大半的身体制造出新的“邪气”,原本推拿4天就可以痊愈的,因为这,可能需要8天甚至更长的调理时间。
我们就拿最常见的推拿期间饮食护理来说吧。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对疾病的产生、发展和治疗都能产生影响。所以,小儿推拿期间推拿师会根据孩子当下的症状给出最适合孩子的饮食调理方案。家长们的配合与否,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恢复时长和推拿效果。
比如,一位小朋友每天晨起咳嗽,家长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来做小儿推拿,推拿师看过孩子后了解到孩子脾胃虚弱,体内湿盛,于是建议在推拿期间尽量少喝牛奶,特别是睡前的牛奶不能喝,晚上是脾胃经的“休息”时段,睡前喝太多牛奶会加重孩子的脾胃负担,影响推拿调理效果。
但家长认为,小儿推拿就这么推几下,有效没效还不一定呢。牛奶的好处是公认的,喝牛奶可以补钙、可以安睡眠、可以长高,电视上都说了,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喝牛奶就咳嗽了?再说孩子都养成睡前喝奶的习惯了,增加点营养孩子还能恢复得更快呢。
于是,白天推拿师们努力健脾胃祛湿,晚上孩子好几百毫升的牛奶照喝。
孩子的身体就像我们小时候做的数学题,一边进水一边出水,脾胃的根本问题没得到解决,湿邪反而越来越重,如此尝试了几天后,家长自然认为是“小儿推拿没效果”了。
这其实并不怪家长,因为在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里,并没有机会全面、系统地接触中医,家长并不知道脏腑和饮食之间的具体联系。
每种食物都有它本身的营养价值,但前提是我们还需要考虑吃的这个人,他的体质如何,他的脾胃基础如何,是否有那么强健的运化能力去消化食物。而且食物的摄取量要把握好,每天睡前让一个不是以奶为主要饮食结构的孩子喝好几百毫升,日积月累,脾胃越来越弱,体内湿气越来越重,各种疾病也就都跟着来了。所以中医对饮食的调理没有“绝对”论,讲究的,是因人、因时、因地,离开了这三个重要因素,一味地说忌口或者进补,都是有失偏颇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因为孩子贫血,家长让孩子每天喝红糖水,一日不落。结果喝了大量生热的红糖水后,孩子的贫血不仅没得到改善,反而开始频繁地流鼻血;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孩子不是因为食物不均食物缺乏导致的营养不良,那么很多时候我们主要从孩子的脾胃调理入手。但是普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也不懂这其中的关联,只是简单地认为红糖可以补血,却忽略了红糖本身“热”的属性和孩子的脾胃情况,久了,热盛,频发流鼻血就是种出来的“果”。
孩子皮肤干燥,于是家长每天给孩子吃过量的各种进口水果,补充各种维生素,结果湿热邪太重,反而吃出了腺样体肥大,皮肤不仅很干还很痒;而推拿师的调理思路却是,如果孩子是因为津液缺失导致的皮肤干燥,那么要补的是津液,而津液不是靠多喝水、多吃水果就能补的,这些食物得要经过多个脏腑的功能,才能完成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回归的还是人体的脏腑功能。
......
湿疹、腺样体肥大……等等这些在几十年前还比较少见的症状,现代儿童患病率却越来越高,大部分都是因为后天失养造成的。如果家长的观念不扭转过来,孩子就会容易生病。疾病并非坏事,而是为了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出错了,不要再“揠苗助长”,自己认为有营养的、好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忽视了身体本身。
一位因为孩子便秘,让孩子喝了三年多雪梨水的爸爸,在学习完40天的小儿推拿后,亲手推好了儿子多年的“地图舌”。
他感慨到:“我常听到推拿师认真和我们家长叮嘱饮食、起居护理上要注意哪些细节,以前觉得这些和推拿并没有什么关系,学了小儿推拿才明白,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身体规律。当我学完推拿,有了中医思维模式后,我对养育孩子、孩子的疾病调理都有了很大的意识转变,养育孩子变成了一件很轻松的事,因为我终于搞懂了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的身体具体带来哪些变化,防大于治,这就是学中医给我带来的最大的转变。”
可见,一念一天堂,一念一地狱,在养育孩子的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当你充满担忧、焦虑、害怕孩子生病又没有一个对孩子身体、疾病的正确认知时,你会做出很多反而会伤害孩子身体的事情。而你只要弄明白其中道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时,你就懂得了如何规避风险,也让自己和孩子活得更轻松快乐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