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贯之旨(一)

一贯之旨(一)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3-12-09 09:10 被阅读0次

    ——《论语》学习之本周复习(15·8章梳理

    本周学习了《卫灵公篇》的第八、第九、第十章。

    第八章,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说:遇到可以和他谈论道德学问的人,却没有和他相互切磋,这叫作失人(错失人才);遇到不可以和他谈论学问道德的人,却同他交流切磋,这叫作失言(浪费言语)。有智慧的人,既不错过人才,也不浪费言语。

    唐文治老先生说:“不失人,不失言,与人出言之标准。”本章举“言”与“不言”,其实应该是与上章相佐证。既是对上章的总结概括,又引出君子修身修德的路径。史鱼之直在于言,乃至用“尸谏”的极端方式,来规谏卫灵公亲贤臣远小人,是可言;因为“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一方面卫灵公是善于用人的,另一方面蘧伯玉是可用的,不用这样的极端方式可能蘧伯玉就得不到任用,就会失人。蘧伯玉不言于宁喜,是不可言(《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宁喜告蘧伯玉,伯玉曰:‘瑗不得闻君之出,敢闻其入?’遂行,从近关出。”意思是,宁喜告诉蘧伯玉<卫献公回国事>。蘧伯玉说:“瑷没有能听到国君的出走,岂敢听到他的进入?”于是蘧伯玉就起程,从近处的城门出走)。

    而言与不言,在智者自有一贯的宗旨。

    本章可以用一个“言”字进行脉络疏通。定公问孔子“一言而可以定邦,有诸?”(《子路篇》)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本篇第二十三章)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本篇第二十七章)。

    《论语》一书关于“言”的论述很多,有72章涉及到“言”字,达121次之多,远远超过了“仁”“君子”等热词。具体谈论了做人、处事、为.政.中“言”的作用。作为一个君子,或者上位者,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采用不同的话语,既有君臣“礼”的仪式,又有一个识材得材失材的过程在内。

    体贴本段,孔子在讲述为人处世的道理,通过对比,来表明智者的做法。一个人生活在世间,说话、与人交往是最重要的事。言为心声,正人先正己,心正则人正,人正则言正,言正自然不失人。因此,我们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注意自己一言一行,一思一念,从最根本做起,如孟子“必有事焉”般,时刻体照天理,天理流行不滞,返照自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贯之旨(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ae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