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都存在一些亚健康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感觉浑身没劲、乏力、腰酸背痛,出现了这些症状,不少人认为是身体虚导致的,于是开始进食各种补品,补了一段时间反而适得其反,搞垮了身体。
其实,导致乏力的原因有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
生理性的因素常见有睡眠不足、嗜好饮酒、体力或脑力劳动过度等。病理性的因素有重感冒、贫血、慢性肝炎、以及很多内分泌疾病等。
在中医里,乏力也不一定是因为身体虚,还可能是实证。
中医上有“大实有羸状”、 “至虚有盛候”之说,意思是说在辨证治疗中,也存在虚实真假或虚实混杂的情况,有些虚证会以实证的假象表现出来,而实证也有可能会以虚证的假象表现出来。因此,不能因为表现为虚就给予进补,表现为实就泻。
导致乏力的病因主要气虚、脾虚夹湿、肝肾亏虚、气血亏虚四类,在实际调理上需要辩证治疗。
(1)气虚:
导致乏力的气虚多为脾气虚。中医认为,脾主运化,统血,是气血生化之源,可以把进入胃的饮食水谷,运化成水谷精微,为气、血、津、液、神提供营养的原材料,以滋养我们的五脏六腑,而脾气虚少则会表现为全身无力,口唇干裂等症状。通常这一类患者的表现为乏力气短,伴汗出心悸,舌淡脉弱。
脾气虚少者要注意饮食,饮食上尽量清淡,少食肥甘厚味、生冷的食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健脾和胃的东西。
(2)脾虚夹湿:
《黄帝内经》里有“湿性重浊”一说,意思是说湿气重的人无力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会有“重、浊、慢”的表现,比如犯困,感觉身体沉重等。
此外,脾是运化体内水液的重要脏腑,湿气作为一种邪气,首先影响的是脾,而脾虚又会产生湿气,二者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
湿气重的人通常会有乏力身重,伴纳呆脘痞,苔腻脉濡;如果伴有面色萎黄,便溏或稀便,食少腹胀者,多为脾虚夹湿。
这一类人的调理,既需要健脾,也需要祛湿调理。
(3)肝肾亏虚:
中医认为,肝主疏泻,肝气郁滞则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也会引起乏力的表现。而肾主藏精,为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肾气不足,也会表现为乏力头晕的症状。
肝肾亏虚者,除了有乏力头晕的症状外,通常还会伴有腰膝酸软,目眩耳鸣等症状。
此外,如果是肝胆湿热,则会有乏力身黄,伴纳呆呕恶,腹胀或胁痛,苔黄腻等表现。
(4)气血亏虚:
气血亏虚,气血不足以滋养五脏六腑,患者往往会有乏力头晕、伴面色不华,心悸气短,怕冷,女性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痛经等表现。
小结:
导致乏力的原因,除了虚之外,还可能是因为湿气重或肝胆湿热。现代人饮食结构多以肥甘厚味为主,不少人嗜冷饮冷食,加上运动量减少,容易导致体内湿浊困阻,影响脾胃功能,阻遏气血运行,从而出现浑身无力等多种症状,虽然很多以虚症的症状表现,但实际病因不是虚,而是实。如果盲目进补,多食人参、西洋参、海参之类的补品,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如果经常有乏力等身体不适,关键在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辨证调理,避免盲目进补或祛湿调理。
【声明】经验内容仅供参考,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的损失、风险及纠纷,本作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