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每晚九点多回到家,进门放下书包第一句话--妈我回来了。如果我在客厅的话,我会上前接过他厚重的书包或手提包,和他一起送去房间;第二句话,他通常会说,唉,累死了。
从每天7点十分到学校,晚上8点半放学,回来家九点,近12个小时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每天要面对七科的学习,多少知识点要记,多少题要做,大大小小的考试,老师的讲解,叮嘱,还要处理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可能还会有一些突发小事件,这些都是他所要面对的。
我不清楚他在学校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但我能感觉,他这一天下来,一定会很累。他回到家,确切的说,真的需要一种放松。
那种松驰感,可以随意说一声好累;可以喝一杯牛奶;可以和父母聊一会儿;可以看十几分钟的手机;可以一边洗个澡,一边听听歌。
等他放下书包后,我会转身去厨房热两杯牛奶,一杯递给他,一面叫妹妹出来喝牛奶。通常我们坐在餐桌旁,他一边喝着牛奶,一边和我聊聊天。
他会跟我说说当天班里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当然他说的最多的是体育课上的事,比如今天长跑一千米,他得了第几名;比如体育检测他们都测了什么;还有,体育课上,他们跟着老师学了什么新的体育项目;再不就聊聊飞人苏炳添、博尔特等体育明星以往的田径赛跑纪事等等。
通常他说着,我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回应着。虽然,我对那些体育明星一点了解不多,但听他讲多了,也偶尔跟他“探讨”一下。
这段喝牛奶的时间,是让孩子有松驰感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同时,也拉近了我与他之间的距离。
喝完牛奶后,要不再聊会,要不他也会拿着手机,先看看各科群老师发的消息,再看会视频,他看得最多的是短长跑之类的赛事,比如博尔特参赛的视频等。
每天早上,我准备好早餐叫他起床时,他吃早饭这个时间,常常是不大说话的。有时,我会陪他一起吃点,我们也是支言片语。和晚上的高谈阔论有极大的反差,所以偶尔我也找出点话题来聊聊。
不过后来,我也想明白了,一个人刚从被窝里出来,还没完全醒过神来,这个时候的精神状态通常还是有些迷糊的。再者,即将要面对新的一天,心里又会有各种事情涌现出来,而且早餐时间很紧张,这个时候,非要强聊点什么,还不如静静地,放松地吃个早饭。这么一想,我便觉得很自然、随意了。
家,不就是让人感到放松,感到温暖,能获取能量的地方吗?
到了每个周六的晚上,他会约上几个同学去附近小学的操场跑步。以前我常常想拉着他一起加入我们的队伍。结果他常常跑一会,停下来,就会觉得有些无聊。
后来有一天,他说他想约他同学一起去打蓝球 或跑步,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每个周六晚上,他们默认的活动了。还是要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无论做什么,那也是一种放松和自在。
他和我们在一起,是家人在一起的松驰感,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有更多共同的话题可以聊,他们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共同面对的无论是人或事,几乎是一样的,那是另一种不一样的松驰感。
我很支待他每周六的活动,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除了在学校每天要面对无数道难题,周末了,还要去上各种补习班,很需要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放松。
周六晚上,两三个少年,吃过晚饭,在约定地点集合,去跑步,去比赛看谁跑得快,回来时,几个人各买一瓶饮料喝喝,一边调侃着,多好啊。
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大人,每天面对大小不一的事情,同样也需要松驰感。而家,就是最能让人感到放松的地方。舒适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可口的饭菜,父母的体贴与关怀,彼此之间轻松自在的沟通,相互理解和包容,都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放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