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家的日子,就是你家鸡鸭鹅的忌日。”我一早起床到楼下,邻居就跟我笑着喊道。左手边,妈妈坐在石板边正奋力的拔着鸡毛,热水的氤氲正缓缓的围绕着妈妈的身子,蒸汽覆盖了她厚厚的眼镜片。
那是我上学住校的那段日子,大礼拜回家总能吃到新鲜的鸡肉,那是父母养在顶楼的大肥鸡,平日里都吃面条碎和剩饭,肥的流油。那时不喜欢吃肉,一开饭妈妈都是分派任务一样给我和弟弟一人一只大鸡腿,必须吃下。总感觉楼上有吃不完的鸡所以经常把吃肉看成是较痛苦的任务。
现如今,我家儿子也上了高中,我有了当时父母的心情,每每到周五肯定是要大肆采购一番,各类肉菜,各色零食,甚至饮料都一一准备好,菜也算好了他到家的时间做好,不能太早凉了,也不想让他回来等太久饿着。当我换了角色,我才更理解父母的心情。而在平时儿子不在家的时候,我是没有做饭的动力的,简简单单一餐就好。虽然女儿也在家,但是她饭量很小,做了也不一定能吃两口。
更早的时候似乎家里只养了一只母鸡,那母鸡超级敬业的每天产一个蛋,我很怕吃水煮蛋,蛋黄总让我有噎着的感觉,但是母亲坐旁边看着我吃,还高兴的表扬我家母鸡,所以每天硬着头皮吃。
想起爸爸经常说,以前奶奶和外婆做饭很好吃的,怎么年龄越大做的越不好吃了呢?我大约知道了,孩子小的时候都是绞尽脑汁的做好吃的,做他们喜欢吃的饭菜,孩子长大了,只剩了自己在家,谁还研究怎么好吃,随便做点就罢了,久而久之做饭的能力就下降了。我还记得上高中时外婆用保温盒给我带了条红烧鱼,那味道也是非常不错的。不是她们厨艺下降了,只是她们的做饭动力减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