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时间和记忆 都出现在意识之中

时间和记忆 都出现在意识之中

作者: 觉醒吧 | 来源:发表于2021-11-25 22:16 被阅读0次

(连载27)

开放性、敏感性、脆弱性和可用性(续)

回归客体化体验,思考、想象、感觉、看、听、触摸、尝和闻,是由什么构成的?它们是由认知或体验构成的。

如果将认知或体验从它们之中消除,会发生什么?它们会消失。

认知或体验是它们全体所共有的因子,没有这因子,它们就不存在。

思考、想象、感觉、看、听、触摸、尝和闻,是认知或体验所采用的特定形式。

那么,这认知或体验是由什么构成的?

它是由那有意识的东西构成的,由那认知和体验者构成的。也就是,它是由意识构成的,而这意识是我们最亲密的大我。

如果我们试着消除意识,会发生什么?我们无法做到。在我们的体验中,我们不能追溯得比意识更远。

如果我们跟随这条推理思路,不只是理智上的,而是深入我们的实际体验,出于同样的原因,无论我们是否认识到了,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每一个客体化体验的真正实质是意识本身。

我们已经认识到,所知是由认知构成的,而认知是由意识构成的。

你,我,我们,意识,是万物的实相。这是我们每时每刻的体验。这是我们活生生的、亲密的、直接的体验,而不只是一个理智上的观点。

那似乎在每一个体验中真实存在的东西,是我们的大我之海洋中的一道涟漪。体验是由头脑中的东西——思考、感觉和感知——构成的,就像梦一样,梦也是由头脑中的东西构成的,如此,它消失的方式也像梦一样。

然而,头脑中的东西,其实质就是我们的大我,意识。从客体化体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不真实的,不存在的,但事实上,它被证明是体验的本质,实相。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把虚假当作真实,把真实当作虚假。

即使这也不是问题,因为表相本身,表面上的问题,其本身就是由永存的、不变的实相——我们的大我,意识——构成的。

~~~

理论上我理解这一点,但……

理论上的理解只可能与客体相关。这是因为,当我们想到一个客体时,头脑就形成了该客体的一个意象或概念,但这从未真正触及客体本身。

头脑以其自己的代码,也就是意象和概念,形成了对表面客体的描述。

然而,关于意识的念头是不同的。头脑不能描述没有客体化属性的东西,所以,当它走向意识时,它就坍塌了。它无法去那里。

一个三维客体如何可能进入一架二维飞机?一架二维飞机如何可能进入一个一维的点?那么,头脑的一维客体如何可能进入意识的零维空间?

当头脑试图“看见”或“理解”意识时,它就坍塌了,这揭晓了永存的意识,而这意识正是被寻求的活动所掩盖的。

这并没有否认寻求的有效性。相反,这验证了它!

寻求的价值在于,只要它一路回归它的源头,它就会让自己达到自身极限,并在那里消融。它所消融的东西正是它所寻求的东西。

思考本身无法摆脱思考,但它可以达到思考的极限。寻求本身无法摆脱寻求,但它可以达到寻求的终点。

如果寻求不被拒绝或遭到挫败,如果它被允许全力以赴,它将达到它的自然极限。然而,正是意识消融了寻求的念头,就像水溶解了方糖。

寻求应该被允许自行其道,因为正是在思考消融,而非思考受挫时,意识才被揭晓,意识才品尝到它自己。

寻求从未找到它所寻找的东西,它在寻找中消融。

从头脑的角度来看,正是寻求的终结,而非其实现,带来了对存在的启示。

从实相的角度来看,正是意识认出了自己带来了寻求的终结。

然而,这不应该被当作停止寻求的原因。相反,这应该被当作一种指示,即:寻求应该走完全程,应该充分探索自身的局限性。

只有那时,头脑才会在领悟中走向终点。这份领悟本身就是意识有意识地自我认知的体验。

这是一种非常不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头脑由于其有效性被否定而受挫,或者,其天生的好奇心通过努力得到训练,这样的头脑永远不会真正终结。这不是平静,这是被压抑。

这样的头脑是形成的一个信念,而且,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使自己永存。它栖息于这个信念,在上面睡着,麻醉自己,欺骗自己,以为它已经结束了。这不是领悟,这是惰性。

探索体验本质的过程是头脑真正达到极限的过程。

头脑不会找到领悟,它会在其中死去。

~~~

但是,这非客体化的领悟,要如何应用到我们非常真实的客体化生活中呢?

我们并不试图应用它。我们只是让这领悟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然地表达自己。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将无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吗?没有!我们只是把表相误认为实相,这种态度本身就非常有效地制约了我们随后的体验,不需要我们做出特别的努力来运用它。

我们不需要将无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它变得有效。它自行运作得非常良好!

领悟也是相似的。

如果我们以自己的方式明白了这里所说的话,我们就会只是让领悟自然地表达它自己。它将影响我们的生活,正如我们先前的理解不费力地制约着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进入一个昏暗的房间,一开始,我们什么都看不见。慢慢地,轮廓开始显现,直到最后我们可以相当清晰地看见。我们不必做任何事来促进这一点,它会自然地发生。

这里也是一样。领悟,不是对某种东西的认知,而是认知本身从一个未知的方向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只是会自然地发生。

外在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多少改变。这不重要。但内在,会有越来越多的平静、自由、快乐和爱。

旧的习惯仍然会出现,但它们不会再被错误的观点充满,它们出现的频率会越来越低。

这种改变的发生可能是逐渐的,也可能是迅速的。这不重要。谁是那个在乎的人?那个人是不存在的。也许这些习惯中的一些会永远留存。那又如何?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受到了身体和头脑层面的制约。

不二论,非二元论,并非无情地完全洗刷掉我们每个人性格中的个人化因子。事实上,这正好相反。

个人性意味着不分裂。个人性是圆满整体之独一无二的表达,它通过每一个身心得到表达,当我们摆脱无知的束缚——也就是,当我们停止忽视自己时,它会更加兴盛而非缩减。

类似地,非二元论不是对感觉的免疫。事实恰恰相反,它具有完全的开放性、敏感性、脆弱性和可用性。

事实上,痛苦是我们对感觉的抗拒,而不是感觉本身。

所以,我们并不试图使用领悟。我们允许领悟使用我们。我们允许它塑造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会把它放进另一件紧身衣之中,并规定它应该如何运作。

意识是绝对的自由。我们允许这自由表达它自己,允许它随心所欲。

在一个身心之中,意识可能采用一种安静且敏感的性格,而在另一个身心之中,它可能将自己表达为狂野而充满活力。

我们不应该被表相误导。内在的自由态度是领悟的标志,而这种内在的自由态度使用了所有可能的表达和交流方式。

~~~

在这项探究中,感受与身体扮演了什么角色?

头脑的大多数活动都被设计为逃避感受。比如说,任何形式重复的、强迫的思考通常都是一种迹象,表明在其表面之下存在着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然而,或迟或早,这些不舒服的感受会开始穿过头脑所构建的策略和应对机制,渗透出来。

第一个冲动通常是通过思考和活动来逃避它们。如此,寻求的循环一遍又一遍地产生了。

不过,每一次寻求都在领悟中到达终点,头脑的一条逃避之路被切断。

结果是,当不舒服的感觉重新浮出水面时,我们发现,拒绝和逃避的可能性越来越少。

我们不再逃避这些感受。我们拥有勇气面对它们。我们不再用它们做任何事,或对它们做任何事,同样地,我们也不再拒绝、逃避或压抑它们。

逃避它们的冲动,仍然会通过思考而产生,但这冲动本身被视为只是另一种更不舒服的感受。

或迟或早,一份深刻的笃定出现了,确信这些感受不可能被逃避、操纵或掩盖,也不需要这样做。随着这份笃定而到来的是面对它们的勇气。

我们只是允许它们存在。

开放性、敏感性、脆弱性和可用性,即是意识,即是我们的本质,即是对万物的应允。

这种面对我们感受的勇气和开放性,是一种邀请,邀请越来越深层面的感受浮现。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起初,灵性道路并不总是显得充满平静。通常情况下,不安和焦虑的程度明显增加。

然而,这是对真正发生之事的误解。这不是正在产生的、新的不安与不适,这是正在被揭露的、存在已久的感受习惯。

起初,正是这些感受侵占了我们的注意力,它们似乎吞噬了一切。不过,随着逃避它们的冲动变得越来越少,那接纳一切的空间,那允许一切感受存在的空间,没有任何赞成或反对的阻隔,被越来越多地注意到。

那接纳一切的空间——我们自己的觉知——曾经似乎是在背景之中的,甚至被吞噬一切的感受所遮蔽,现在,觉知开始浮现,于是,这些感受开始消退。

事实上,它们并没有真正消退。由于缺乏了心理评判,即:先前赋予它们意义和有效性,它们越来越多地被体验为无害的身体感觉。

如此,它们失去了其咬合力,它们被中和了,不是因为我们对它们做了什么,只是因为它们的本来面目被看到了。

即使说它们是身体感觉也太过了。如果我们以探索任何其他客体的方式探索它们,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本质正是接纳一切之存在的实质,它们正是出现于存在之中的。

它们没有了分裂的力量,在它们之中没有了痛苦。

这些感觉就像几滴牛奶落入了一罐水中,它们是流淌过大我之海洋的涟漪。

***

时间和记忆

人们常说时间是一种幻觉,但如果我回顾我的人生,记忆似乎证实了时间的存在。

记忆似乎证实了时间,但如果我们仔细探究它,我们就会发现,它事实上证实了意识的无时间性、不变性。

记忆造成了时间的表相,在时间中,客体被视为彼此独立存在,并通过时间而演化。

然而,我们没有体验到在“当下”之后无限延伸的过去,也没有体验到永远向前滚动,朝向未来的“当下”。

时间就像一个容器,容纳着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事件,这一观点实际上是意识在头脑中的一种时间表征。

同样地,空间就像一个容器,容纳着世间所有的客体,这一观念是意识在头脑中的空间表征。

事件没有出现在时间之中,客体也没有出现在空间之中。它们都出现在意识之中。

相关文章

  • 时间和记忆 都出现在意识之中

    (连载27) 开放性、敏感性、脆弱性和可用性(续) 回归客体化体验,思考、想象、感觉、看、听、触摸、尝和闻,是由什...

  • 记忆之中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导演,喜欢按照自己的希望,去修改部分记忆。有时候回忆起来,你只会不约而同的去规避。记忆之中,意料...

  • 【20200312+阅读感悟分享+柠檬】《断舍离》

    摘录:在处理掉垃圾·废品之后,有意识地按照自我轴和时间轴进行杂物的取舍,就能在大量杂物之中锁定那些对“现在”的“自...

  • 关于时间和意识

    今天突然回想起了这样一个场景:两旁是刮在身上就令人发痒的杂草,面前是一条雨后泥泞的小路,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路,估摸...

  • 认知的本质是什么?

    0.提纲 人类的认知的本质是什么? 认知和记忆有什么不同? 意识和认知有什么不同? 意识和记忆有什么不同? 记忆和...

  • 大角星信息2月11日《没有不被表达的意识》

    你是意识,现在及永远都不是呆在肉体之中。你的身体在你——意识——之内。 你仍然把现实的权力交给疾病、年龄和衰老的信...

  • 时间和记忆

    时间偷去了记忆 留下了遗忘 遗忘了故事 和故事里的人 新的故事又会发生 填补上遗忘的记忆 诗茵

  • 意识与记忆究竟是什么关系?

    电影中关于意识移植、意识上传等有很多科幻,但是意识与记忆的关系常常让人困惑。 实际上,记忆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

  • 阅读|蔡垒磊《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认知的解构与再思考

    重新认识自己 认知是由从出生到现在的环境投射和自主意识共同进化而成的。 1,我们的记忆是被自我意识改造过的记忆 记...

  • 【随笔】主观意识与潜意识

    李寒雪||主观意识与潜意识 人的记忆会长久的存在于大脑的潜意识之中,而潜意识就是精神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间和记忆 都出现在意识之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gz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