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手机,一般是两个内容。一是某音的视频,另一个就是看文。
出了一个喜欢的电视剧,看到难解难分处就去找原作了。原作往往都有我想知道的结局,这样就免去一天的焦虑等待了。像顾漫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原作干净利落的语言,人物的可爱性格,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又读她的《何以笙箫默》、《骄阳似火》,再看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可以高兴很长时间。
选定一个作家是幸福的事。几天不愁精神食粮了。日子就有滋有味。《山楂树之恋》电视剧火起来后,找到了作者艾米。我发现原作往往比真人演绎后更精彩。文章里大段的内心独白,演员是很难在影视剧里完美展现的,这也许就是美好总是存在想象里的原因吧。就如同去一个风景地打卡,景色的美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尤其我知道是真人真事后一方面感叹人间自有真情在,另一方面沉迷于文字的魅力。文字的魅力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同一幅画,往往比现实更美。美要有会发现美的眼睛,也要有善于创造美的双手。
慢慢的我发现,能入我心的文章其实并不多。且多是女性作者。比如老一辈作家里,偏爱张爱玲,她什么文都爱看,可谓字字珠玑。还有琦君,杏林子,铁凝,…像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更是对北大的未名湖有太多的向往,懂得看清真饭店匾额上的奇异文字。但一直没有机会去看未名湖,同时也不想去看,知道故事一直在书里,现实只是水面树木而已。作家保有触动心灵的密码,常人如何能够解开。
有些文字我看不懂,或者是跟不上。比如安妮宝贝,雪小禅,她们跳动的思维如同北极夜晚绚丽的极光,华丽而神秘。时时期待见到又时时云里雾里。这也许是天赋吧。集合了众多精华,却猜不到究竟用了哪几味调料,就是滋味独特。就像法国红酒,就像纯正的老北京小吃,让人欲罢不能就常去探寻。
还有一位作者李娟,素材有时就是一个商店一片玉米地,可却能把读者带到外太空,得到不能忘怀的心灵体验。都不是凡人啊!
男作家里,喜欢林清玄,汪曾祺,他们的文章适合听音频,因为太多了又太有味道了。看又哪里看得过来。每当夜半难眠时,打开喜马拉雅,找出文集,时间设定为60分钟或90分钟,音量调到刚刚能听到,就安心的闭了眼睛。这样的夜晚不再焦虑 ,作者的温暖话语营造了一个营养空间,自己成为一颗树,慢慢在阳光里生长。
作家是辛勤伟大的。在肉眼可见的物质世界之外又打造了一个个心灵世界。我佩服能在尘世无忧无虑生活的人,他们或许不需要精神食粮,一切都看得见摸得着,但就是有很多人需要书,需要电视剧,需要电影,需要评书,相声…需要文王演周易,需要孙悟空二郎神的传说。讲故事的人一方面是天赋,更多的还是汗水。这与科学家画家音乐家一样,不是上天砸下的馅饼。
看鲁迅博物馆,看鲁迅的工整的小楷,看他一本本书,众多文集就是日积月累的思想精华。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在负重前行。
文字,是心语,是心灵最好的慰藉。现在出门坐地铁,你会看到人手一手机,都在安静的看着读着。这是一个追求知识的时代。有人说,就是看视频,就是玩,哪一个好看的视频游戏不是幕后策划者用汗水甚至泪水换来的呢。同时,看手机的也有一大部分人在文字里寻找安宁。而且多是年轻人。像我们上了年纪的,很难面对小屏幕,所以只能默默想心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