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及其喜欢悬疑惊悚片,某日,观看《黑暗面》,带给我从未有过的惊悚感。2011年的片,由哥伦比亚和西班牙合拍的小国小成本电影。我真真被吓得一身冷汗。这种惊悚,可不是被影片的黑暗阴森带来的,而是其反应的人性伦理。
男主角:亚德里安(Y),年轻的交响乐团指挥,具有备受好评的天赋和才华。
女主角一:贝伦(B),女鞋设计师,男友Y。
女主角二:法比安娜(F),小酒馆女招待,后来成为Y的新女友。
故事发展:Y与B来到哥伦比亚租下一幢大房子,偶然B得知密室的故事及其钥匙。B为考验Y的忠诚度,给Y留下一段假装离家出走的视频后躲进密室,不料因钥匙跌落管道而困于密室; Y因B的消失而郁闷不已,随后与酒馆女招待F发展新恋情。F住进这幢房子后,发现了一系列怪异的事件,而后发现B困于密室,第一次进入密室时没有救出B,第二次进入密室,被B打晕,反而被B困于密室······
三个主角各怀鬼胎,随剧情的发展各自的黑暗面展露无遗——
Y:光鲜亮丽的外表下,虚伪、乱搞暧昧,看似神情实则冷漠无情,在女友B消失没多久,为讨新欢F欢喜,便说出:“B与我没关系了。”最重要一点,可能Y一直都知道B困于密室······
B:当其利用密室搞恶作剧借此考验Y的忠诚度时,其黑暗面就已出现,将F砸晕并将其锁在密室时,黑暗面完全呈现。
F:看似温柔善良,实则心机颇重。第一次进入密室没有救B,是害怕B出来后会与她争夺Y,她想把Y占为己有。
影片最后,Y看着钥匙和镜子上的照片时,若有所思·····影片留下开放式结局,观者自行想象——究竟F知不知道关于密室和钥匙的事?
看完此片,除了心惊,更让我对一个我们都明白
黑暗面却极少提及的话题产生兴趣——人性黑暗面。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会形成两个本能: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本能,即本性,它是支配人行为最强大、最根本的原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驱动人类行为的所有心理动机,最初都源于自己的欲望。只是在追求利益的方式上,会有善恶之别,从而形成可互相转化的善人与恶人。
荀子曰:“好恶,喜怒,哀乐,夫是谓天情。”又言:“人之生也固小人。”即,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所不能避免的,是人所共有的。且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
荀子的性本恶,直指人的本性。
凡人皆有情绪欲望。个人认为,只要做出的行为不触及法律道德底线,不违背自身良知和正确的三观,在某个情境中心里的黑暗面一闪而过时,不必为此感到羞愧和自责。
情景假设:困于沙漠两天的C和D,饥渴万分。C还有一个苹果,D什么都没有。
C有三种选择——
一:自己吃掉这个苹果;
二:分给D,但自己多,D少;
三:平分,一人一半。
一和二均是C的黑暗面。不过,出于良知,C不会做出第一种选择。在二跟三之间,若C选择二,既满足了求生欲望又坚守自己的良知,这样的黑暗面也无可厚非吧?
很多时候,自身尚且有黑暗面的出现,怎能要求别人必须全面通透光面呢?在生活中,不可过分琢磨和考验人性,不然会作茧自缚。视线模糊一点点,那样会快乐很多。但在此之前有一个前提——对方的黑暗面必须没有侵犯到我们的人格尊严和自身利益。
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各位都知道,大学争夺奖学金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公平竞争,靠自身实力赢来的,争夺后仍可和平相处,甚至惺惺相惜,但如果用不光彩的手段得来,这层肮脏的窗户纸就一定要捅破。
大二第一学期刚开始,评定大一奖学金。评定标准之一的素质拓展分由班级团支书统计。在此之前,学业分和院系评分的总分已有结果,即使未加上素质拓展分,但结果已有八九。一等奖,班长无疑,二等奖,我和一个舍友其中一个。当前,我的分数比她多了三分。
这个舍友就是班级团支书。两人的素质拓展分相同,那天晚上她还说:“欸!咱们的素质拓展分都是187啊!”
结果,在那份统计表格里,我的素质拓展分变为183。那个舍友万万没想到,班长在班群里单独发出素质拓展分统计表。她解释,是脑子混乱且手滑了,希望我原谅。
我可没有圣母心,慈悲地说:“没关系,是输错了。”
最好立马将我的分数改过来,并且,恕我不能原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