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现在留给茶农,未来在自己手上。
——大滇飞扬
普洱茶的现在,无疑是留给了茶农;而普洱茶的未来,应该在品牌商及其生态系统。
名山古树高杆的热炒,无疑是普洱茶的新一轮普及运动。这些占据普洱茶总产量不到百分之一产量的品种,吸引了99%以上的注意力。也带动了老班章、冰岛、薄荷塘等地茶农的富裕。热炒之中,许多人忽略了这些茶真正的产量,尤其是去年热炒的易武国有林产量。
易武的这些极微产区,产量仅仅只在几百公斤,而所谓高杆,更是仅仅只有几公斤到几十公斤。更可怕的是,众多的摄影大师均声称拿到了各种高杆和古树,其实,用重庆话说,都没有那个卖几十元一片薄荷塘的哥们耿直。
这些茶真正的消费者,最终的去向一定是茶农。因为市场上成百上千吨的冰岛、班章实在让人没有精力去辨别。茶农天然拥有茶树资源,获得这个收益天经地义,不用去责备。在这些茶方面,茶商请自觉定位为茶山的搬运工以及普洱茶普及的义工。
显然这些茶基本都是消耗掉了,基本上不会流通到社会上。所以,不要苛求会买到十年陈期的薄荷塘。由于其高价,未来在市场上的流通也极为困难。
把现在留给了这些茶,把这些利益留给茶农,无需哀叹。这些钱不该你赚就不要赚。作为职业茶商,你应该关注的是未来你的钱怎么来。
茶山资源你没有,那么,请关注未来的价值。这方面,大益就是一个典范。大益是典型不依赖茶农存在的茶企,最大的核武器就是流通性。未来茶商的生存之道,要么有茶山资源,要么手握有流通性的产品。
传统大厂的茶,流通性很好;有一定规模和名气的中小茶企,在圈子范围内也有一定的流通性;而茶农生产的成品茶,没有太大价值。中小茶企,应该做的就是扩大自己产品的流通价值,来对抗茶山资源的恶化。
我看到过很多茶农自己压制的老茶,大部分工艺和仓储都有问题,少量原料工艺仓储都不错;然而,我还是很难为这些所谓十年二十年的老茶买单。一饼两饼问题不大,买来研究一下。数十件数百件,我没有任何意愿去收下。白纸包、三无、或者没知名度,这些茶在二级市场上的价值并不大。例如,90年代的易武茶,有名气的茶企生产的,多半已经在万元一片以上;而茶农茶,批量收购几十件,我很难出到超过五百元一片。以真淳雅为代表的易武茶,哪怕拿货在万元以上,加上几百元一千元出货是很容易的事;而茶农茶,费尽口舌、透支自己的个人信用和品牌信用,也很难在两千元以上出货几千片。
再回到中小茶企的流通性问题。首先,你得保证你活着,如果死了,江湖上没有你这号人物,你的流通性自然大打折扣;其次,你要一直在发展,一直有新客户,不断扩大自己的消费群体,你的老茶才会有新的人去购买研究。稳定的品质,不断扩大的客户基数,将逐渐推高你的品牌价值,做大你的生意。当你也成功跻身名牌茶企的时候,你的流通性大大增强,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也是指日可待了。
茶农茶的致命弱点就是流通性。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种菜的人成为大厨,茶农的定位是把茶种好,提供优质原料,而绝非自身成为品牌。成为品牌需要的资金和人才太多,是非常艰难的一条路。许多茶农注册了商标,开了茶店,把流通性极佳的毛茶变成了流通性极差的饼茶,造成了毛茶的浪费和积压。
小茶企的致命弱点也是流通性。小圈子生意做完后,客户饱和,你又将如何?扩大圈子又谈何容易?茶农付出的成本是自己家的茶叶,你付出的成本是高价收购的原料和日渐流失的客户。如果不能获得源头资源,拥有自己的茶叶基地,那么,你就赶紧投诚到主流厂商旗下吧。
茶农提供的鲜叶最具流通性,然后毛茶的流通性也很好;大厂的标杆成品也具备很强的流通性。这件事,任何人都能看得清楚。然而,铁打的茶农,流水的大厂。大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传统的中茶大益下关,也都有过非常艰难的时候,历经各种改制重组,而新锐茶企里,谁说没有明天的王者?潜力股带来的收益,要比白马股强得多。而目前所谓大厂茶的口感,已经成为硬伤,终究成为下一个阶段的拖累。
致命的流通性,生死存亡之间,其实,茶商真正面临的挑战,并不在山头,不在茶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