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朋友圈发表了一个关于芒果在学校与同学间发生矛盾后而引发的情绪和表现。
从“如果你没有做任何讨厌的事别人会主动来打你吗?”到他声嘶力竭并满脸委屈的呐喊;再到“你是不是感觉很生气,也很委屈,还有些不服气,很想去评理又想再打回去……”到他满脸泪花的点着头,后来还主动帮忙刷碗……一切都看似问题被解决了。
实际上我并没有真正去清晰到底是谁对谁错,一方面无法说清楚到底是谁先打了谁,另一方面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互相因玩耍而升级到“争斗”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说,我只是在情绪这一部分给他做了一个梳理,让他知道我看见了他的这些感受,妈妈是理解他并接纳他的感受的。然后他的表象也是感觉到被妈妈认同了,又主动做了家务。并且在睡觉前的情绪都是正常的。
【大转弯】——在刷牙的时候,他忽然对我说:“妈妈,我想跟你说一件事儿。”“你说”。他低下头说:“实际上这件事情是我先动手的。”我停了一下说:“哦?是你先动手的,妈妈特别谢谢你能够这么信任我,能把最真实的情况告诉妈妈,这需要你有很大的勇气。”
“你可以跟我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
在他的只言片语中,我穿起来的整个的事件经过,绝不是说在一堂体能课上发生的,而是多日内积累的负面情绪。因为他特别喜欢读米小圈上学记,书中的米小圈他们就组织了几个联盟,他也在班级里也成立了几个联盟。
他是好玩联萌还是好吃联盟有时他自己也混乱,那另一个同学是另一个联盟的队长,依据他零散的表达,在这些天内他联盟队里的队员逐渐流失,到对方队里去了。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认为原本他的朋友都不跟他好了,同时都怪到那位同学身上。内心的嫉妒之火逐渐燃烧起来,越想越生气,所以在体能课上刚巧一个刺激(本来他的位置那个同学又站了),他就用手打了同学的后背,可想而知,你无缘无故的被打了一下会什么反应,被委屈冤枉的孩子更是生气,于是男孩间的战争爆发了,你打我我还你,一下更比一下重……
当我知道这个原因和他背后的这些想法后问他:“哦,原来发生了这么多事啊,你一定很不好受,你希望你联盟的伙伴多是吗?”“嗯!都怪他!我还要跟他打!”“好,那你得多吃些饭、长高点,不然打不过呀,而且还要一对二或三的。”
那你想听听妈妈的想法吗?“嗯。”
我跟你讲啊,你现在身体里有一个情绪小怪兽,它叫嫉妒。“妈妈什么叫嫉妒?”嫉妒它是一种情绪感受,在情绪脸谱上有这个词你记得吗?“记得。”
“当你想获得跟别人一样的待遇,没有得到公平的时候,比如当老师表扬另一个同学没有表扬到你的时候;当别人拥有的玩具你没有的时候;其他的孩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你没有得到的时候……这样的时候我们都会产生嫉妒,嫉妒它是一种感受,它没有对错。”
“妈妈为什么还没有错呢?为什么嫉妒还是对的呢?”因为说如果当你嫉妒一个人学习成绩好的时候,那么你可能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想超越他,那嫉妒在这个时候就给你一个促进的力量。如果说当你看这个小朋友弹琴弹的这么好,你也希望像他那样的时候,那么这个就会让你也有去练习的想法或者行动。这个时候嫉妒就是正向的影响。
“嫉妒是因为没有满足你的需要才产生的情绪。比如你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你需要有更多的伙伴跟你在一起等等,这些需求本身没有对错,这都是正常的你的需求,大人也一样。但是错在什么呢?错在寻求满足这个需求的方式上。比如说我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我想有更多的朋友,那么你用打人的方式能不能获得老师的表扬?或者说同学会不会喜欢跟一个打人的人做朋友?”
他说不会。我说“这个就属于消极方式。那么你都有勇气告诉妈妈,说明你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我们想一想接下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能够得到老师表扬,又能够让同学们喜欢跟我在一起的人呢,那看看你需要做什么,而不是说用我们打人的方式来去达成这个目标。你说呢?”
他若有所思的嗯着,这是我们在睡前的一段对话。到今天早晨,我其实还是有一点急于想更正他的心,明知道这不是着急的事,但是我还是问了一句:“你今天上学以后,想怎么面对这个同学和这件事呢?”他说:“我还是要打他。”
我当时说:“可以的,你可以选择打他,但是妈妈要告诉你后果,这是你要承担的。就是说可能会有更多的同学不再跟你做朋友了,因为你是一个打人的孩子,你愿意跟打人的孩子做朋友吗?”他说不愿意。我说那你自己去决定吧。快到学校时我还是没忍住的说了一句:“如果你准备好了,也可以选择道歉的。”
其实今天会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他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或者对这个情绪怎么去平衡去理解,大脑还没发育到那儿呢,我也不过多的期望。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平复好我自己的情绪,引导他学会处理这样的情绪,陪着他,等着他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