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清风楼,全名清风明月楼,乃是京城中第一风雅的所在,文人墨客无不趋之若鹜。不知背后的东家是谁,传言很是神秘。
在京城这样的地方,就算开个杂货铺子,怕都是要有背景靠山的。就这清风楼,后头还指不定站着谁呢?
杜恒之等人装束整齐地进了清风楼。早有那热情的小二迎了上来,斯文有礼,举止有度,比世家大族里的下人也不差什么。
那堂官小二皆是书童打扮,绝不会狗眼看人低。因为你不知道哪一位寒门青衫举子,明朝便是那金榜题名人上人。来这里的人只以诗文会友,只认才华不认人。
琴台上弹得正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清茶美酒,笔墨纸砚,一样不缺。能来这里的人不是文章大家风流雅士,就是各书院中的学子,还青山落拓的寒门书生,当然少不了这踌躇满志为功名而来的各地赴京的举子。
钱少钱多都一样的可以坐在这大厅中品清茶听雅音。二楼中有各色清雅的小包间,可在此三五好友聚会。清茶点心,美酒佳肴,只要你的荷包足够鼓,你想要的东西应有尽有。
最妙的是清风楼后面的雅园,有的可不单单是梅兰竹菊君子花,更多的是那四时不谢之奇花,八节常青之异草。凉亭小桥曲水流觞,说是人间仙境亦不为过。
若兴致来时,随时可以向那小二讨要笔墨,即兴挥毫,留下你的大作。那些佳作妙句不日就会传出来,你立刻会名满京城。
在清风楼传出大名的人,以后大多会金榜高中。想想看,这样的一个妙处,读书人能不心动吗?
更有那读书人不远千里来京城清风楼,只为扬名,当然前提是你得有真才实学才行。滥竽充数的在这里,怕都会羞愧而死。
杜恒之等人先在大厅的角落随意坐了,要了一壶清茶,几样点心。
“这清风楼果然不同,凡俗雅致的很呢!”
“是啊,这台上弹琴的人已是大家气象!”
几人轻轻交谈,唯恐声音大了,扰了那弹琴人的雅兴。
杜恒之跟着点头称是。他知道这台上弹琴的白衣少年,虽然不是大家,却是有名的大家风无尘的弟子,名师高徒自然不类凡俗。
这清风楼中藏龙卧虎,有很多学者大儒也喜欢到这里讲学正道以文会友,或者收一些有资质的弟子。若被哪位大儒看上,拜在门下,那前程还会差吗?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台上的白衣少年微微颔首,抱琴翩然而去,姿态潇洒不羁。
“好风仪,好洒脱。”
“这京城中真是藏龙卧虎啊!”
稍坐之后三人便到雅园中随意游走了一番,亦不禁赞叹连声。初春时节,外面只有梅花将谢,嫩芽初发。可这雅园暖室中却早已繁花似锦,春意盎然,让人见了心旷神怡,诗性大发。
三人随即向那小二要来笔墨,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三人斯文儒雅,一看就是文人学子,特别是杜恒之,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风姿过人,郎艳独绝。甫一进楼便有很多人注意到了。
这时见几人挥毫书写,旁边就有那好搭讪的围拢过来,一边赞叹,一边热络地仁兄贤弟的寒暄起来。
此时正值会试当口,楼中慕名而来的各地学子甚多!三人不到半日就认识了许多各地的才子,能中举来这京城赴试的,哪有泛泛之辈?三人只觉眼界大开,不虚此行。
中午几人在二楼的一个小包厢中用饭。要了六菜一汤,无不精致,味道极佳。不过那价值也不菲就是了。周伯贤非要请客,两人争不过他,便含笑谢了。
“这清风楼,我是第三次来了!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万千学子,齐聚于此,也是佳话。”
“这京城不愧是人才汇聚之地,在这万千学子中想要拔得头筹,着实不易呀!”陈浩感叹不已。
他本来意气风发,志得意满,觉得周伯贤落榜几次,心中多少还有点不屑。在这清风楼中走了一遭,立马就改变了看法,觉得自己真是井底之蛙。此次会试恐怕也就是来学个经验,一举金榜题名怕是难啊。
“这也没有多少日子就到会试之期了,明天开始再温温书,临阵磨枪吧!”
“说句实话,我已经不抱什么大的希望了,不过是学学经验而已。”
“陈兄,我这是第三次来了,心中都没底。杜兄大才,定能拔得头筹,青云直上。”
“我也是这样想的。杜兄肯定会金榜题名的。”
“借二位吉言,大家共勉,尽力罢了!”
时间飞快,转眼就到了二月初九,会试正式开始了。这会试在礼部贡院进行,这贡院内号房便有万间,每科进士只取三百人,这金榜题名的难度可见一斑!这三场所试题目,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和乡试差不多。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这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诗作《礼部贡院阅进士试》中的四句,说的就是这贡院考试的情景。
意思是: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们,笔走龙蛇奋战了九天,其中辛苦,说是脱了一层皮,亦不为过。三场下来,个个筋疲力尽,出了贡院,回到下处休整,等着放榜不提。
这放榜要等到四月十五日,杏花开时,因此这会试榜又称为杏榜,榜上有名者称为贡士。贡士经过殿试,得中进士,那才是真正的金榜题名。
那殿试说简单也简单,只考一样,内容是经史时务策一道。每策包括三至五题。出题时严加保密。
殿试对策以一日为限,试卷弥封后,收掌官用箱盛储送读卷官评阅。殿试策题,是以皇帝的名义发问,所以评阅试卷的官员称为读卷官。
评阅完毕,以前十卷进呈,由皇帝亲定名次。皇帝亲定进呈十卷的甲第名次之后,由填榜官填榜。填榜后一日,皇帝亲临太和殿举行传胪大典,宣布殿试结果。
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和全体贡士届时参加。一甲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这进土是科举的终点,也是仕途的起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