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睡前对话中,小朋友说:“一整天都没有多少玩的时间,上午上四节课,中午吃完饭去操场上玩一会儿,下午又上四节课,放学了回家也要写作业,玩的时间很少。”这么一听,也是,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进入了小学,要面对增对的课程以及考试,老师、家长的作业做完,自由时间是十分有限。
于是我把他放学后需要做的事情梳理了一下,和奶奶沟通,每天晚上提前半小时吃饭,这样在七点之前就能把学校的作业、晚饭都完成了,空出1个小时的自由时间来,陪着到外面玩40分钟,20分钟吃水果、洗漱的时间,剩余时间都可以自由阅读。
实践了两天了,发现效果还不错,在外面玩的时候他乐得蹦蹦跳跳,遇到小朋友就一起玩,没有遇到就我们聊聊天,聊幼儿园时候的事儿、聊学校里同学间的事儿、聊听到的故事,一条幽静的小道上,回想着他的笑声,纯净而爽朗。
晚上的自由时间就安排出来了,当然这段时间的活动可以更丰富,父母一起加入游戏,去玩亲子游戏或者按他的意愿我们配合一起玩,让这段时间成为固定的自由阶段。
关于周末,上周六,他也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周六也都有这么多课呀?”给他做了解释,书法课只上这一个学期,目的是让他学会把字写得工整一些,早一点把字也好,就可以早点儿结束课程;画画是他的兴趣爱好,我们会支持他发展爱好,课上的老师会给到专业的指导;篮球课是为了锻炼身体,多运动,促进健康。之所以都放在周六,是想把周日一天全部腾出来,尽情地玩耍,从早玩到晚,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当然了,也给出选择,是愿意把兴趣课全部放在周六上完,还是愿意自己选择时间放在其他时间上,他选择了周六上。由于,一起玩的小伙伴们都是这么安排,因此周日就有伙伴们一起玩,即使周六没有课程,也找不到伴儿,只能自己玩。
之后,周日出门时间可以更早一点儿。之前,总是拖到临近中午才出门,只能玩一下午。上周,早上就出门,和两拨儿不同的小朋友都尽心地玩过了,直到晚上9点才回家。这周开始,每日出门时间更早点儿,让整个的上午、下午都是属于他的自由玩耍时间,去尽情地和自己的小伙伴儿们玩个够。
晚上固定的“游戏时间”和“周日家庭日”,父母尽量全部参与,让孩子在互动之中享受到快乐。
小学六年,是孩子性格塑造、习惯养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段,这段时光的质量,会决定和影响人生后六十年。因此,这个特殊而又宝贵的阶段,我们父母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陪伴孩子上,去参与、了解、互动,尽可能让孩子在这个阶段能够过得开心、愉悦,成为一生的滋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