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友举佛家以手指显出问曰:“众曾见否?”众曰:“见之。”复以手指入袖,问曰:“众还见否?”众曰:“不见。”佛说还不见性。此义未明。 先生曰:“手指有见有不见,尔之见性常在。人之心神只在有睹有闻上驰骋,不在不睹不闻上着实用功。盖不睹不闻是良知本体,戒慎恐惧是致良知的工夫。学者时时刻刻学睹其所不睹,常闻其所不闻,工夫方有个实落处。久久成熟后,则不须着力,不待防检,而真性自不息矣。岂以在外者之闻见为累哉?”
先生非常善于把道理深入浅出的讲出来,而且举的例子都浅显易懂,这里说到佛家法师伸出手指问别人看到了吗,众人都回答看到了,法师又把手指放入袖中,问大家看到了吗,众人又都回答没有看到,法师认为他们都还没有觉悟到真正的佛法,没有明心见性。
先生告诉我们,手指有时可以看见,有时不可以看见,而众人的悟性只在见上,大多人都是如此,在看的见、听的着、触的到的层面下功夫,对于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的,不会在上面用功,而良知的本体正是无形的,求学的人要经常去看自己看不见的,听自己听不到的,这样下的功夫才有实落处,日子久了,不须刻意用力,真性已可自然而然流露,当然也就不会被外在的所见所闻的东西拖累了。
这里想到,看的见的,看不见的;听的着的,听不着的,等等这些,就像是人体基因里的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看不到的不一定不存在,看的到的也不一定就是事物的实相、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要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