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记》|孤傲,郁郁不得志的人最终变成异类,“过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中庸的程度究竟该如何把握
因为害怕自己不是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
————(日)中岛敦《山月记》
1
《山月记》的文体形式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唐传奇,是日本作家中岛敦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被翻译为半白半文的形式,讲述了很多脑洞大开的古代故事。第一次看时,看到“唐天宝年”,我还以为是看到自己国家的小说了,又返回去看了好几遍作者名字。
《山月记》是以其中一个短篇小说的名字命名的。而这篇被命名的短篇小说呢,讲的是一个文人官场失意,郁郁不得志的故事。我们对这类故事屡见不鲜,中国的文人多的是才高八斗但仕途不顺的,像李白啊,杜甫啊,蒲松龄啊......但是有意思的是,在《山月记》中,这位文人变成了老虎,并且逐渐失去了人的意识,配合日本文学特有的“物哀”,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
先介绍一下大概内容:在唐朝天宝年间,有一个叫李徵的人很有的才学,早早的便中举做官,娶妻生子,走上了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人生巅峰。但是由于他看不惯官场的肮脏,便辞去官职想以诗文名留青史,可是经济的拮据让他不得不重返官场,曾经他的同僚如今已身居高位,曾经他看不起的人如今变成他的上司,他忍受着压力,终于在一天晚上咆哮着夺门而出,却在奔跑中变为一只老虎,后遇见昔日友人,央求他将自己的诗文公于天下,给自己的妻儿一些照顾,而自己就在这山林中再不返人世,对着山中的白月发出虎啸。
2
这个文章主要是以这位友人与李徵的对话往下进行的,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当李徵变成老虎了,他才看的通透了。就好像他说的,“连理由都不知道就被强加在身上的事也只能老实接受,然后连道理都不知道的活下去,这就是我们这些生物的宿命”李徵慢慢接受了自己变为老虎这一事实,就算这件事很荒唐,但又能怎么办呢?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折磨,但是也只能默默承受,并且安慰自己这些生活的苦难都是宝贵的经历。
看到这句话我想到我的高考。当年从早上六点半到晚上一点,不顾形象,不顾健康的拼死拼活,最后的五次模考也都是班里前五,可是呢?看到高考成绩的时候我真的震惊了,这是谁的成绩??这个成绩在我们班都排的很后面了。因为这个结果,我否认了所有的过程,我认为我之前作息不对,我选择的学校不对,什么都不对。但是我也没有勇气复读了,因为我太害怕平时成绩好高考烂到爆再上演一回了。这个烂烂的结果,我最终也还是接受了,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我真的是想不通,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这个没有道理的结果。
由于我的年纪比较轻,还没太多的阅历,相信在读文章的你一定会比我对这句话的感受更深吧,谁还没被生活“强奸”过呢哈哈哈
3
“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会变身为虎,最近突然发觉,自己竟然在思考为什么以前曾为人身!”最感到胆战心惊的,是一开始还留有作出的记忆,然而逐渐忘却,最后变成一心以为自己从当初起就是现在的模样。
世事变化的太快,我们的初心在经历这些世事中总会有变化,所以才会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来作为提醒。不过我相信有很多人也会有李徵所说出来这句话的体会吧,感到以前的生活与心态显得那么遥远,已经渐渐忘记曾经并且试图更改初心。
4
“因为害怕自己不是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李徵因为害怕自己被否定,所以不求师访友,而因为自己又有些才华,所以又不想跻身于俗物之间。这句话是李徵对自己的评价,我不由的感叹作者的文字功底和人生感悟,读到这句时感到心中一震。它描述了很多人的心理状态。
在李徵变为老虎后,他又重新审视了自己,感慨到:“如今想起来,我真的是空费了自己那一点仅有的才能,徒然在口头上卖弄着什么“人生一世一事不为则太长,欲为一事则太短”的警句。可事实是,唯恐暴露才华不足的卑怯的畏惧、和厌恶和钻研刻苦的惰怠,就是我的全部了。”这两句话直戳人心,看完犹如醍醐灌顶,感觉又多了一些对自己的认知。我们相信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相信自己比别人多一点才华感到沾沾自喜,却又因为这一点才华固步自封,主观上将自己与他人划分开。但是也害怕自己这多一点的才华不堪一击,所以也不敢过于深入展现。
5
我认为,看完一本书就好比过完一个人生。在这一段人生中,我努力奋斗,却因为自己的固步自封以失败落幕。我们都是要食人间烟火的,我们大部分人也都是芸芸众生,想要避免我这般终成异类的悲剧,还是要好好的运用自己的那些才能,多与人交流沟通。“过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一味地标榜自己的清高孤傲,最终也只能是变为异类啊。天道无常,世事难料,当不好的事情降临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之前的初心,尽量不要被苦难改变了心智。
仅仅是我个人观点,如果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探讨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