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湾区风云
娄山关路533号,一栋并不起眼的建筑。
三月的上海,残留着冬日的气息。路上人来人往,车流不断。
普通人不会在此驻足,但有人却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恨不得在这里安一部侦听电台。
这是阿里的心腹之患,围剿的首要目标,最想从星球抹去的地方。
“淘宝把拼多多所在的金虹桥中心全楼IP都封了,连带这栋楼的其他公司。”
根据LatePost近期获得的消息,淘宝对拼多多执行了“风控”策略,包括拼多多在职员工、离职员工、部分员工家人、甚至连和拼多多在同一座大厦的其他公司员工都受到了波及。
他们的淘宝首页和正常用户看到的不一样,看不见聚划算、百亿补贴等重要模块,也无法领取各类活动优惠券。
虽然这在商业竞争中并不罕见,但也着实反映出阿里的担忧与不安。
3月11日拼多多发布的财报显示,2019年GMV突破万亿大关,达人民币10066亿元。
而阿里和京东达到同一高度,分别花了9 年和 15 年时间。换句话说,拼多多过去5年的成长速度是阿里的1.8倍、京东的3倍。
虽然拼多多与京东在GMV上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获客成本、增长速度、活跃用户数量等其他关键指标上,拼多多都大幅领先京东。
而且京东的平台属性较弱,自营GMV及收入占比都超过50%,是一家需要自己采购、分销的零售公司。
零售公司的模式更重,需要持续升级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来构筑竞争壁垒,行进的步伐注定更加缓慢沉重。
所以拼多多作为中国电商平台新晋老二的事实,即使京东不认账,阿里心里还是有数的。
而腾讯作为拼多多的第二大股东,也决定了阿里不存在和平收编的剧情设定。
爹不同不相为谋,“修昔底德陷阱”无法避免。
如果说此前的最大假想敌是京东,那么现在阿里已将炮口瞄准拼多多,下达了保卫帝国的总动员。
拼多多就像一名长期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阿里稍不留神,回头就发现他的骨骺线已经超过正常人的腰间,而且还看不出闭合的迹象。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到5.85亿,单季度净增 4890 万(阿里净增仅1800万),与阿里的7.11亿也在进一步缩小。
二者的用户量差距,从2017年一季度的3.86亿,持续缩减至2019年底的1.26亿。
阿里的增速其实并不慢,拼多多的成长速度确实令人瞠目结舌。
拼多多以“低价+拼团”的方式起家,依靠微信流量红利、拼团模式低成本获客、9块9包邮席卷全国,短时间内在下沉市场积累了上亿用户。
拼多多想进城,阿里盼着下乡。双方都想进入对手的核心腹地,战争一触即发。
故事的开始,阿里对拼多多进行像素级的复制。
2018年3月,为了阻击拼多多,淘宝开启了淘宝特价版公测,但那时的拼多多尚未引起阿里集团层面的足够重视。
当年阿里CEO张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对拼多多的看法:“你就当成在帮我开拓农村市场,教育用户好了。”
2019年3月,淘宝天猫总裁蒋凡宣布重启聚划算业务,重新整合了聚划算抢券、品牌折扣、淘抢购、天天特卖等针对下沉业务的品牌,目标是200个下沉城市,如今聚划算已经成为阿里下沉以及对抗拼多多的主力。
极光大数据显示,拼多多在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已经非常接近网民渗透,若需保持增长,必须到一二线城市寻找新增市场。
而且在经过前三年高速增长过后,拼多多增速稍显乏力,2019年第一季度新增用户仅2480万人,创造了历史最低记录。
在此背景下,拼多多打响了百亿补贴的不对称战争(同年申请了“百亿补贴”商标)。
在2019年6·18活动中,拼多多首次推出百亿补贴,针对全网热度最高的10000余款商品大幅降价,补贴的规则是品牌成本价减去拼多多补贴。
其中,不乏戴森吹风机、iPhone手机、SKII神仙水、海蓝之谜等中产白领品牌认知度以及客单价高的顶级尖货。
此举的巧妙之处在于:百亿补贴一旦启动,阿里必须作出同等规模的回应,否则将马上流失一二线优质用户。
但由于阿里GMV是拼多多的6-7倍,导致百亿补贴成本数倍于拼多多。所以这是一场以弱制强的不对称战争,阿里被拼多多硬拉下了水。
在电商平台获客成本高企的大背景下,拼多多花钱挖阿里的优质用户是划算的,但阿里却无奈背负不一样的代价。
虽然阿里使出了“二选一”的反制武器(同时宣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也是拼多多通过游击战渗透的好机会,没有哪个品牌商不想在两个平台同时赚钱。这是拼多多偷袭阿里珍珠港的一出奇招,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百亿补贴是一个逐渐洗白人设的过程,拼多多试图撕掉低端、假货的标签,尝试建立“上拼多多买品牌货”的消费者心智。
通过这一举措,拼多多团结了更多的品牌商,获取了不少一二线优质用户,提高了现有用户的留存率、复购率及客单价。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均月活用户数达4.815亿,较上一年同期净增2.09亿。活跃买家的年平均消费额增长至1720.1元,较上一年同期的1126.9元增长53%。
百亿补贴的战略意义媲美当年京东自建物流,虽然短期内会增加拼多多的财务压力,但为未来的发展赢得了空间。
正如拼多多CEO黄峥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表示:“花钱是一种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机遇,而‘长期’是增长的战略,也是与变现的取舍。”
2019年拼多多销售及市场费用高达272亿,但全年亏损却从2018年同期108亿收窄至85.4亿,说明收入的增速大于补贴和广告费用的增速。
而且拼多多目前对商家只收取千分之六的支付手续费,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扣点,毛利提升以及变现的潜力空间很大。
做大哥风光无限,做大哥焦虑无限。
在经历“看不见、看不起”的忽视过后,阿里现阶段最想避免的,是“看不懂、来不及”。
如果拼多多就是另一个自己,那么中年阿里完全可以凭借资源经验优势对青年阿里实施降维打击。
但问题的关键是,拼多多的底层商业逻辑并不同于阿里。
黄峥曾说,我们的核心就是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拼多多的核心逻辑是匹配,推荐商品给消费者,SKU有限,但要满足结构性丰富。
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有了规模之后再反向定制,从而极大降低成本。
拼多多本质上是人的逻辑,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后期过渡到机器推荐物,最终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
这也是沃尔玛和Costco的差别,黄峥期望拼多多成为线上Costco,给不同人推荐他们最适合、性价比最高的商品,类似电商版的今日头条。
让普通人对自己未来需求的确定性市场化、产品化和货币化,把产地资源以最低价格对接给用户,这就是C2M。
消费者先下单,工厂再根据需求生产。但是如果消费者单量太少,就拿不到折扣,需要一个中介来把很多人的单集合起来发给工厂,这样就有折扣了,工厂也能赚到钱,实现三方共赢。
所以C2M的本质是通过汇集分散需求,倒逼供给侧改革。
2018年12月,拼多多推出了聚焦中国中小微制造企业成长的“新品牌计划”,旨在扶持1000家覆盖各行业的品牌工厂,帮助他们有效触达消费者,以最低成本培育品牌。
作为回应,阿里在经过两年公测后于今年3月底推出淘宝特价版APP,淘宝的目标是以核心数字化能力和淘宝特价版为依托,未来三年帮助1000个产业带工厂升级为产值过亿的“超级工厂”,为产业带企业创造100亿新订单,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打造10个产值过百亿的数字化产业带集群。
但淘宝的本质是流量逻辑,主体是搜索,用户要自己去找商品,所以需要海量SKU来满足长尾需求。
淘宝一直倡导C2B但做不起来,就是因为淘宝的千人千面相当于个性化搜索,但搜索本身是长尾的,很难做反向定制。
商业世界有一个成功者的诅咒:企业的决策偏好、资源投放、价值创造模式都会形成极强的路径依赖,这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最终导致自我捆绑。
在自己熟悉的道路上行走太久,即使看到旁边有一条更好的新路,往往也会因为车轮陷得太深而无法自拔。
眼睁睁看着别人从身旁超越,自己却无法动弹,这是许多巨头的无奈与哀伤。
过去几年,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是华为消费者业务成功实现B2C转型。
作为上一阶段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当淘宝迈向新时代时,它是有包袱的。主体是搜索,不管做什么改革都意味把搜索弱化。
这就像百度想做今日头条的事情,他们都面临既有成功所带来的阻碍。
当然,在阿里老大哥面前,拼多多依旧是稚嫩的。
阿里的生态体系、组织能力、强大中台、硬仗经验、现金储备,都是拼多多短期内难以望其项背的,它要补的课还有很多。
比如拼多多包裹量已经占全网31%(国家邮政局1月14日数据),但目前“四通一达”都已被阿里入股(阿里正计划收购韵达至少10%股份)。
如何在物流层面提升用户体验,如何不断强化自己的生态体系,拼多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但老二的心态一定是更轻松的,阿里虽然占据了厕所的唯一坑位,拼多多只要悠闲地在门口踱几步,轻微的脚步声就让里面的人压力山大了。
电商是阿里帝国的基本盘和压舱石,这一仗,它输不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