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些书后总压不住那强烈的表现欲。
美学的浅显理解后时不时如严师脱口在吃火锅的席间,背了几首古诗词就感觉有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脑袋。天阴雨濛仿佛要忧愁了,哪怕看到一根长红线也要憋着;酷暑炎炎好像要安慰了,硬要压抑到平静成那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惬意;生活在一四季常绿、花不孤单的城市,老想着大漠孤烟直或癖爱轻模样的北方;心底本来是阳光明媚的,却不摆出凄凄惨惨戚戚心思会觉得不够深刻;说着一些自认为的大白话,是不是贴近了沈从文先生的纯粹?碰到了并不算什么的沉寂,就吟起了“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来抚慰自己…
如此种种总在念头里闪起,爱人的打着哆嗦的回应提醒着是不是有点矫情了?说到些熟悉的话题总习惯法官般的权威,容不得任何人的挑战,可是人就会有疏漏,无知于人还是大多数的。看到了他的形未领悟我的神,装模作样的表达着,不了解格律、词牌用自由来搪塞,胡言乱语当成了心灵的声音,用力过猛的观察着生活细处,为什么没有发现美的慧眼?
这左右的界线到底在哪里?左右都还没分清哪来的判断!有些沮丧但不迷茫,依然抱有热忱继续阅读,蹒跚学步是幼童成长的自然,跌跌撞撞、摇摇摆摆后总会健步如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