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302723/9bdd052385c6623f.jpg)
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也是风格迥异的。比如钱钟书的犀利俏皮、一针见血,老舍的幽默风趣、浓浓的北京味儿,还有鲁迅的凝练、冰心的清新等。读着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让我感觉面前坐着的是一位严肃大叔,正在一本正经地絮絮叨叨着。
光看《旁若无人》这篇文章,就足够领教梁实秋大叔的谆谆教导了。梁大叔在文章中一上来就批判了在电影院里抖腿的人:“在你聚精会神地静坐着看电影的时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得很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里掀出去,动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颠摇入睡,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我在电影院里也是遇到过这种情况的,碍于脸面只得默默忍受,最多不过在心中暗自咒骂几句“没素质、没教养”。梁大叔怎么排遣的呢——“如果这拘挛性的动作是由于羊癫疯一类的病症的暴发,我们要原谅他,但是不像,他嘴里并不吐白沫。”嘻嘻,羊癫疯,亏得他老人家想得出来啊!平常开会中,我偶尔也会遇到抖腿的同事,被抖得心烦意乱的顶端是有一种轻微要吐的感觉。如果是比较熟悉的同事我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她,如果不太熟悉的话也只能继续忍受她的“时作时歇,指挥自如”。不过以后倒是要留神关心一下对方是不是有羊癫疯一类病征的暴发倾向了,光是这样想想心情就会好很多呢!
类似于抖腿这样“旁若无人”的恶习,梁大叔在文章中批判了好几种,如打哈欠、打喷嚏、打饱嗝,还有大声说话。嬉笑怒骂间,我实实在在感受到梁大叔的确已经“深受其扰”,不得不写一篇文章来申讨一番了。
当看到大声说话这一段时,我不由自主地脸红了,想起了自己也曾经很多次有过这样旁若无人的行为。“有个外国人疑心我们国人的耳鼓生得异样,那层膜许是特别厚,非扯着脖子不能听见,所以说话总是像打架。”确实啊,散步、就餐、逛街时,我扯着脖子说话的次数还真不少,完全不会考虑周围的人在干嘛,或者会不会影响到其他人。“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看来,我里文明人还是又一段距离的:前几天,一位同事在对面的走廊上冲我喊了一句,我立刻加大分贝回答了她。当时孩子们正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上课,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赶紧捂紧嘴巴灰溜溜地钻进办公室,为自己的不文明感到自责。“人形豪猪”,是这位严肃大叔给我们的提醒,他希望大家“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因为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对镜自省,我可不愿意做一只扎煞着令人不快的刺毛的豪猪!所以,今后“旁若无人”的态度最好还是收敛收敛比较好。
读到这里,我算是真真切切领略到了梁实秋的魅力——小处着眼,大处落笔,显而不露,超然世外。一位好的作者,是足够使自己的文字与读者产生共鸣的,不管他是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梁实秋先生表面看上去的严肃,其实是一种旷达的态度和言语的智慧,让人回味久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