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三同时,政府不再组织评审,工业项目的三同时,未得到有效实施。安全隐患的排查、安全监管会出现哪些问题?
1规划问题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检查,有个燃气企业建设在村外,基本就属于荒郊野地,建设时间是2003年,可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他的企业逐步五年内被居民楼、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包围,说起来企业的老板有哭的感觉。我仔细问了周围的建筑,有违建村里批的,也有有手续的。类似的情况,有些工业园也有,不合格的安全距离,不合格的产业、生活布局,涉及到规划、乡镇、村委会各层复杂关系。企业的老板问我有什么办法,我有种上帝的感觉,可是我除了苦笑、摇头没有任何办法,是啊,就是放到政府层面上,也只有让他搬迁,像这样的民营企业政府是没有什么补偿的。
2设计问题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设计院,中国非常有名的设计院,为一个煤化工项目,所做的项目论证,我非常惊讶的发现,这么大的设计院竟然只有一个人员负责安全环保消防,虽然是注册安全工程师,但是水平只限于看懂预评价报告。
所谓的本质安全,主要是指设计阶段的安全,而设计院对安全的理解层次较浅,整体工业的布局、企业内部的布局、水电线路的铺设与工艺、危害对事故的预防性,整体工艺的可靠性分析,这些更谈不上了。
至于那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设计,有的设计图纸都是后补的,有的是临时租用的厂房,就是隐患、布局,都牢牢的存在了。再去改动基本上没有可能,花费的精力、物力、人力、财力都巨大的让企业不能承受。
现在安全预评价得不到有效实施,职业卫生预评价在简政放权下,改为由企业自行审查。也就是说政府不再企业设计方面进行监督,或者说不能形成有效监督。那么设计阶段留下的隐患,将会是致命的。这就要求企业自己负起责任,实际上实施起来很难,其实一个道理就是把事故责任向企业主体转移,用加大事故责任追究来保障。
3布局与设备采购
大型企业设备采购、设备布局安置,都是由设计公司统一承包、统一采购,统一规划,统一布置。分包商和施工单位,承担了这一切。部分中小企业或者微型企业,自行施工自行规划。甚至有一些企业采用的设备本身存在隐患,设备布局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设备与设备之间距离,与柱子墙之间距离都留下隐患。这些隐患是致命的,是难以整改的。
这个阶段的隐患和危害因素,要靠验收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进行把关。在执行的过程,把关效果并不好。
规划阶段、设计阶段、设备采购与布局阶段,留下的隐患是致命。如果这个阶段能够花10万,那么后期整改花费可能100万。
4管理
设备的管理,现场的管理,隐患的管理,整个工艺的管理,反映了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这个阶段也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阶段。
安监局主要推的安全标准化、隐患排查,针对的就是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水平决定于这个企业的整体的管理水平。通过一些项目推动,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提升效果并不明显。
5人员管理
我把人员管理单独列出,主要考虑的是管理的人员素质方面,当然可以和第四部分合到一起。
管理决定于素质。一个企业全部都是博士生硕士生,那么这个企业的管理是一个样子,可能采取的是开放式管理。一个企业的员工都是农民工,可能采取的是另外一个管理方法。一个企业是科研单位,可能科研成果作为基础作为绩效考核。一个企业是施工单位,可能有另外的考核方式。
管理水平是有管理制度和员工素质决定的。管理本身是一门艺术,想提升很难,想标准化也很难。
6如何有效监管
规划和设计、设备布局三个阶段留下的隐患是致命的,是难以整改,整改的难度是企业无法接受的,给安监局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困难。
必须想办法使设计院这个总承包机构抓住,还可以解决前三个阶段问题。
后两个阶段,通过加强执法检查,可以对设备管理、流程管理、特种作业等关键因素进行标准化。人员素质管理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抓住设计院,这个总承包商很难。其实主要需要灌输“必须进行设计,设计必须规范化”来对前三个阶段进行相对的约束。
目前过程中可以看到前三个阶段留下的隐患,没有设计或者设计不正规的企业整改难度相当大。只能让中介机构以技术的追求做点能做的补充工作,效果估计不会太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