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水兴波,凸显思想——马永灿老师《穿井得一人》公开课听后感
早就想听马永灿老师的语文课,但他总是一再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推脱,原以为不会再在语文课堂上看到他的风采了,没想到今天的郾城区中学语文教研会上,能有幸现场听到他的课,虽然仅仅是普普通通的一节七年级的《寓言两则》,但其精彩的课堂设计,高超的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的处理,还是让我深深折服。现场听课的老师也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确实,马老师获得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实至名归!
马老师讲的是七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课《寓言四则》的后两则,《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我这里仅以《穿井得一人》为例来谈一下我的听课后的感受。
当马老师把课题板书到黑板上时,我暗想:这样的教学内容,怎么上出亮点?但想到马老师的大名和能力,还是暂且带着疑惑静听吧!
马老师并没有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而是一开始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读完之后,才提出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等同学们相互交流后,又指名让一个同学讲给大家听。由于这篇寓言故事浅显易懂,没有太多的语言障碍,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很快掌握课文大意,而且不在文言词汇上过多纠缠,但并没有什么高妙之处,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讲浅显文言文时开始也都是这样引导的。
但名师之所以是名师,在于他总能“尺水兴波”,在平淡处弄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奇来。在指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后,马老师即甩开“言”,把重点放到了“文”上面,凸显了他一贯的文言文教学“文言并重”的教学思想。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丁氏的话之所以与后来的传闻发生那么大的出入,关键是对哪个词的理解有不同?学生纷纷举起小手答曰:“得!”教师问:“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丁氏的愿意是得到,传闻者误以为是挖出。”教师并不满足,而是继续引导:“传闻者认为丁氏挖出来的是死人还是活人?”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把课堂给点燃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后得出一致意见:是活人。理由是挖井挖出个死人没什么稀奇,丁氏也不会到处宣扬炫耀。挖出个活人才是个大新闻,才会一直传到宋君耳朵里,引起宋君的兴趣,才会有后面丁氏与宋君的那番对话。我也一下子来了兴趣,伸长脖子看马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
听课的老师们正微笑着叹服马老师精彩的问题引导时,马老师又甩出一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回答:1、丁氏“告人曰”时,它的心理和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的?2、“闻而传之者”将此事传给他人时,他的心理和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的?3、“国人道之”,这里的“道”可以换用做现代的一个什么词?4、宋君问丁氏时的神态、语气会是什么样的?5、当宋君问此事时,“丁氏对曰”时的神态、语气又是什么样的?同学们更加兴奋了,在老师的示范引导下经过一番争论答出令人惊叹的答案:1、欣然;2、神秘兮兮;3、人云亦云;4、好奇;5、骇然、悚然。老师很自然地由“骇然、悚然”引导到本文的主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完全就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啊!只不过马老师处理得不露丝毫痕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得到了想象力、人物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方面的训练。听到这里,我不由地在听课记录上写下对这一教学环节的评语: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在于其匠心;名师的匠心从何而来?在于其对课标、教材把握得准,理解得透!
本以为这篇寓言故事的学习会到此结束,马老师又抛出《吕氏春秋.察传》里的一段话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着重指出:察,辨别;传,传闻。对于传闻应该怎样辨别?学生很自然地说出答案。马老师水到渠成板书以下内容:不信谣,不传谣,谣言止于智者!听到这里,我轻轻地对身边一起听课的靳丽威老师说:“啥都不说了,鼓掌吧!”
原本投入静听的老师们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给马老师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匠心独具、随心所欲、驾轻就熟……一系列赞美之词由衷说出,裴城镇中青年教师李芷娴只是一个劲儿地说:“讲哩可好!”所借班级的那个年轻老师说:“以后可咋叫我在这班上课吧?”同行的孙银鹤、靳丽威、赵敏几位青年教师也一个劲儿叹服:“咋讲这么好哩?”一个跟我年龄差不多的老师说:“咱还是观念要改进。”另一个说:“咱主要是方法不行。”我说:“观念?方法?那叫水平!”
靳丽威老师跟我交流说:“郑老师,语文教学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我告诉她:“先不要急于找适合自己的路子,先像马老师年轻时那样,多读书,多听课,多学习,多思考,博采众长,等积累足够多之后,适合自己的路子就有了。”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心里清楚,马老师之所以有这样高超的语文教学能力,关键在于他用心专一,对深爱的语文教学倾情投入,爱学习,善钻研,多读书,多听课,并大量读名家名师的书,听名家名师的课。这样长久坚持,一直到今天,不成为名师才怪!与马老师相比,我兴趣过于广泛,做事太不专注,而且太浮躁功利,读名家名师的书和听名家名师的课也少很多,这些都造成了我与马老师巨大的差距。
期待自己今后不断成长,活到老,学到老,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缩小与马老师的差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