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对倒》及《花样年华》

读书|《对倒》及《花样年华》

作者: 咸蛋螃蟹 | 来源:发表于2024-08-30 18:00 被阅读0次

    (看书后胡言乱语而已。)

    以前读过短篇《对倒》。那天在图书馆遇见了长篇《对倒》,又顺手拿了回来。

    《对倒》作者刘以鬯,代表作《对倒》《寺内》《酒徒》,显著的特点是意识流的应用。其中《寺内》是西厢记的意识流,语言有诗的风格。

    这次书里有长篇和短篇,短篇从长篇压缩而来,结构更为严谨一些。

    其实,里面的故事并没有让人痴迷的地方。但是,读过一次,有时候会想起它来。

    对倒,本身是指一正一负的两张双连邮票。作者采用对倒的方式写了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可能是这个结构和构思让我难忘吧。

    他选的两个人设虽说是普普通通的人,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亚杏,香港本土人,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长得不差。虽然家里生活困顿,母亲一再要求她去工厂做工。但又是独生女,未免娇惯些,她拒绝去工厂。每天一味地幻想着做歌星影星,因为她觉得自己能唱,长得也不差,总会被发现。

    淳于白,五十多岁,内地去的香港,曾下过南洋,儿子去了美国,音信渐渺,他如今靠收租生活。他老了,所以,他见景生情,不断地回忆往事。

    这一老一少,一个回忆一个憧憬,就构成了反差。另外写法上,间隔着来,但是上下文的勾连又十分巧妙,或同一场景或同一事件物件,很有电影画面感,很自然。虽是意识流,没有跳脱感。

    他们的交集点都目睹或经过了一个抢劫现场,旁观了一下,然后走开,买票看电影。

    看电影时他们坐在一起。他觉得她长得不错,电影前面广告有儿童不宜的画面,他不免多看了她几眼,觉得一个小女孩子不应该来看。不过,香港是热带地区,女孩子早熟,她的胸脯已经发育了。电影的女主角不错,有点像他以前喜欢的一个外国明星,他曾收集她的画报,现在她老了仍然演电影,大概很少人记得她曾经的美貌了。

    亚杏觉得旁边坐着一个老男人十分无趣,她喜欢李小龙等一众明星,这个电影的男主角帅,不然不会座位都没有了。旁边的这个老男人大约是色鬼,老是看自己,还看自己的胸,真想喊,可是他又没动。

    电影上出现婚礼的画面,她的意识将自己代入,她穿着美丽的婚纱站在那里,就是长得不怎么样的女孩子穿那个也很好看。

    回去后,他们做了差不多同样的春梦。

    作者借两个人的这一天的日常及生活场景的变换也描写了当时香港的社会生活面貌及普通人生活里的焦虑。

    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叙事结构,尤其是他的短篇,结构对称。两个人错落出现,相对而行,相遇,坐一起看电影,然后相背而行,并不相识。

    这种结构,类似的是《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视觉在松子和寻她的侄子身上倒换。但是这样不相干的两个主人公,是第一次见。

    全文并无情感纠葛和主要情节,文字是完全跟着两个人的眼睛耳朵和意识。

    借来的当天,我拿着书,又找到电影《花样年华》看了一遍,年少时看过,只记得曼玉的旗袍在慢镜头下走着和大提琴的背景音乐,怀旧的音乐、迷离的背景、华丽的衣服、伤感的爱情,其他的都没什么印象。

    这次仔细看了,还是挺感动的。虽然故事俗套,电影也是一种叙事方式,有人会说故事,一样的故事说出不一样的味道就耐人寻味。大提琴音乐背景下多是慢镜头,两个人往往擦肩而过,这个灵感不知道是不是来自《对倒》,电影多次运用这样的镜头,无声胜有声。

    两个人的认识却是他们的配偶出轨了,他们在一起模拟他们怎么出的轨,渐渐地他们的心靠近了,然而他们都约束自己不能像自己的配偶那样往前再走一步。

    他逃离,又问,还有一张船票你走不走。最终她等丈夫回归,而他把心事向树洞倾诉,树洞长了草。

    电影里始终没有出现他们配偶的正面,模糊处理,他们俩出去幽会,曼玉多次买面慢镜头呈现,同时他们擦肩而过,偶尔回头,有孤独感距离感,看到的是美感。遗憾往往比圆满更让人印象深刻。

    九月准备看完《罪与罚》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那天还拿了一本残雪的《黄泥街》,因为黄泥街这个地名我们那里也有,幼时的记忆还有一点,不知道可能读下去,最近总是遇见意识流,大约自己不会才羡慕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对倒》及《花样年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vz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