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建安年间。
建安是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精彩纷呈的年代,著名的三国纷争就出现在这个时代。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等享誉历史的人物粉墨登场,上演精彩的别样人生。
而在意识形态上,自从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以后,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统‘’,杜绝了其他的思想体系,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在社会上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并且相当的完备严密,很多的清规戒律看似‘’仁‘’、合乎‘’礼‘’,但是却戕害了很多人。
比如在《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妈的,生了病就会被休掉,真是没有人性!
广大妇女的地位得不到起码的保障和尊重,稍有不慎便遭遇‘’被休‘’的命运,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
安徽合肥庐江府有一个小吏名叫焦仲卿,此人幼时读书习文,后考得功名,谋得了一份稳定的低级公务员的工作。这对世代无人为官的家庭来说,显然是倍觉骄傲的事情,在他母亲眼里,他俨然成了一名‘’凤凰男‘’。
凤凰男焦仲卿明媒正娶地把当地的美女刘兰芝迎娶回家。
刘兰芝相貌出众、聪明、能干,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但是十七岁她嫁给焦仲卿以后,生活的并不美好,所以她说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为什么苦悲呢?
刘兰芝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从夫妻关系的角度来看,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他的职位肯定是不高的,因为他自己也说薄禄相。这个基层公务员每天忙忙碌碌,挣着不多的俸禄,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所以他是没有机会经常回家的,夫妻感情虽然不错,但是刘兰芝却经常独守空房。
这个显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千古难题—婆媳关系。
刘兰芝是一个个性活泼、性格刚烈、很有主见的女子。这在她在自遣之前对小姑子说的嬉戏莫相忘中可见一斑。
本来活泼、有主见在现代社会中都是优点,但是放在东汉的那个特定情境下去考虑,她的言行却让奉行礼教的焦母很是不爽。
中国古代对妇女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有不少论述‘’女诫‘’等的书籍。在《仪礼》中规定了‘’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周礼》中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都有很多复杂而繁琐的规定。在东汉时代,这些观点更是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比如《礼记》中规定媳妇在侍奉公婆的时候要做到不得呕吐、叹气、打喷嚏、咳嗽、伸懒腰、斜站、斜眼看、流口水、流鼻涕。很显然,承载着传宗接代重任的妇女同志就得变成只能低眉顺眼、唯唯诺诺、任人宰割的下等公民。我个人觉得这些内容是中国文化中最糟粕的成分。
可刘兰芝不是这种逆来顺受的人啊!
她和焦母的矛盾越来越白热化。
从她和焦仲卿分手以后,县令、府君都上门提亲可以看出,她一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女子,所以她应该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孔雀女。
至于焦母为什么想最终赶走刘兰芝,大概有这样的几种说法。
第一,无子。这似乎成了丈夫休妻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陆游的母亲休掉才女唐婉这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刘兰芝‘’十七为君妇‘’以后,虽然‘’共事两三年‘’却并没能生出一男半女出来。不知道那个时代的人知不知道有‘’男性不育‘’这个毛病,反正吧,出了问题都是女的兜着。不过古代男人不是可以纳妾的嘛,焦仲卿同志既有公务员这个铁饭碗,几年以后纳个妾应该是没问题的。不过当时的法律规定,男子因为无子而休妻要等到五十岁以后才可以纳妾,这在平均寿命那么短的年代也是个问题,成天劳碌的焦仲卿能不能活到五十都是个问题。
看看当事人焦母怎么说!
焦母倒是没有说刘兰芝不能生育,她的说辞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而刘兰芝自己却认为奉事循公姥,进止赶自专?冲突就在于此,这两人对如何才是一个好媳妇存在根本的观点分歧。
什么叫无礼节?什么又叫做举动自专由?
从文中大概可以判断出,焦仲卿的父亲早亡,焦母秉志守寡、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长期的心理压抑使她养成了脾气暴躁、控制欲强、颐指气使的性格特点,孤独寂寞的她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的私人物品,成了她唯一的感情寄托,所以低眉顺目、一味服从的媳妇才是好媳妇,此时不顺从成了最大的缺点,这一缺点足以掩盖刘兰芝的所有优点。
而刘兰芝却是一个自持有才、自信独立的人,她自始自终都以一个好媳妇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她反复思量都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她并不想刻意去迎合婆婆的要求,而焦仲卿显然在这场婆媳矛盾的冲突中是无所作为的。
所以这两个性格刚烈的女人矛盾越发尖锐,最终她主动提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刘兰芝的心理也很微妙,当她觉得‘’不堪母驱使‘’的时候,她向婆家唯一可以依靠的人焦仲卿提出了自遣。刘兰芝觉得以自己的条件和所作所为,作为一个妻子,她绝没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作为拥有精妙世无双外貌的女子,她的自信和骄傲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她不愿意忍气吞声,她选择骄傲地离去。
听说自己母亲和老婆的关系恶化到这样的地步,焦仲卿慌了神。作为娶得美人归的基层公务员,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他到母亲面前替老婆说情。目的很明显,能让母亲大人退让一步,不要把刘兰芝逼出家门,所以他问母亲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两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事致不厚?
为了能留住美女刘兰芝,焦仲卿也是尽力的。他首先说自己仕途暗淡,所以能娶到刘兰芝这样的女子已经不容易了,再说两人感情又挺好,何必闹得如此不可收拾,非要逼得她被扫地出门呢?
可每个凤凰男的背后都有一个患有严重妄想症的妈,在焦母的眼里,儿子休了刘兰芝再娶其他富家女简直易如反掌,所以焦母很生气。
她训斥儿子道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焦母够自负吧!连下家都找好了。她觉得自己儿子条件那么好,所以再找个美女肯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她的态度非常的强硬。
焦仲卿还想做最后的努力,所以他说今若谴此妇,终老不复娶。
一向强势的焦母可不买他的账,大怒了,骂了他一顿。在孝道的压力下,焦仲卿于是只能去做老婆的工作。
他首先哽咽不能语,对刘兰芝说卿但暂回家,吾近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焦仲卿的话显然并不可信,什么叫暂回家?不久是多久?
可能焦仲卿也知道迎娶秦罗敷并没有啥希望,所以他想稳住刘兰芝。他用了凤凰男最管用的招数:声泪俱下加甜言蜜语。
其实,焦仲卿心里何尝不明白,一旦刘兰芝被休回家,基本是没有再归还的可能的,除非横在他们面前的那座大山焦母离开人世或者在他们母子的斗争中,他最终取得了胜利(不过可能性并不大)。
刘兰芝在这个问题上看的倒是比她老公更远,她说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刘兰芝离开家并没有凄凄惨惨戚戚,而是特地精心打扮了一番,这也反映出了她性格中倔强、要强的一面。她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砂。纤纤作细部,精妙世无双。
刘兰芝的这一行为显然是对逼迫她婆婆的无声的反抗,她说的话也是软中带硬,不卑不亢。她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没有大吵大闹,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但是你能读不出兰芝那不卑不亢的倔强和那种曲折的反抗?
夫妻二人难舍难分,立下誓言。
男的说‘’誓不相隔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女的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两人‘’举手长牢牢,二情同依依‘’。
就这样,美女刘兰芝就回到了娘家。
在那个时代,女子在名分上是没有独立生活的机会的,小时候是某某家的女儿,嫁人了就是某某家的媳妇,即使丈夫死了,她可以守寡,但仍然是某某家的媳妇,所谓‘’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断没有回头的道理。所以刘兰芝被休回家,就成了一个没有名分的外人。处境自然是很尴尬和艰难的。
虽说,刘兰芝也是进退无颜仪,面对母亲的质疑她也只是说儿实无罪过。好在母亲和大哥并没有太为难她。
到家十多天以后,县令就请媒人来提亲了,说自己有一个十九岁的三儿子想娶刘兰芝;又过了数天,太守家又来提亲。可都被刘兰芝拒绝了。
由此可见,刘兰芝实在可算作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女,否则县令和太守的儿子也不至于不顾及她再婚被休的身份请媒人来提亲。
我就在想,作为小吏的焦仲卿当初是用什么手段让刘兰芝一心一意跟着他的?他一定深谙花言巧语的哄女人之道,所以即便是这时候,刘兰芝还在傻傻的因为他拒绝着这么好的亲事。
在爱情这件事情上,谁动感情更多一些谁或许便会更受伤一些。
不过,后来,在兄长的干涉下,兰芝还是松了口,于是府君备重礼打算迎娶刘兰芝。
这边,迎娶秦罗敷的事情倒是只字未提,或许人家压根看不上他,或许焦母原本说的只是妄想症发作的表现,她只是一厢情愿。
于是,焦仲卿慌了神,他赶紧找到了刘兰芝,给她施加压力。
他说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赴黄泉。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焦仲卿表现的很不厚道。本来刘兰芝是被你家休掉的所谓弃妇,回娘家也无定身之所,能找到不错的人家应该内心给予真正的祝福。这种祝福体现在行动上应该是不予打扰。我敢断言,他如果真能如其母所愿娶得秦罗敷,他是断然不会去急忙请假去找刘兰芝的。他最后的这一举动给了似乎绝处逢生的刘兰芝最后的一击,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他的行为实际上是遗传了其母的控制欲的表现,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自私行为,在这里,我看不到所谓的爱情,看不到天长地久,我看到的就是人性的丑陋。
可怜刘兰芝也是彻底被他的言行所绑架,所以她说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近日言。
何必呢?为什么不想到退一步其实可以海阔天空啊!
于是,在某一天,刘兰芝举身赴黄泉,走上了不归路。
焦仲卿倒也没有只身赴黄泉,他在得知刘兰芝死后,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人显然都后悔了,我觉得跋扈的焦母失去儿子之后肯定是最后悔的,所以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汉末年建安年间。
建安是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精彩纷呈的年代,著名的三国纷争就出现在这个时代。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等享誉历史的人物粉墨登场,上演精彩的别样人生。
而在意识形态上,自从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以后,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统‘’,杜绝了其他的思想体系,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在社会上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并且相当的完备严密,很多的清规戒律看似‘’仁‘’、合乎‘’礼‘’,但是却戕害了很多人。
比如在《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妈的,生了病就会被休掉,真是没有人性!
广大妇女的地位得不到起码的保障和尊重,稍有不慎便遭遇‘’被休‘’的命运,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今天要说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
安徽合肥庐江府有一个小吏名叫焦仲卿,此人幼时读书习文,后考得功名,谋得了一份稳定的低级公务员的工作。这对世代无人为官的家庭来说,显然是倍觉骄傲的事情,在他母亲眼里,他俨然成了一名‘’凤凰男‘’。
凤凰男焦仲卿明媒正娶地把当地的美女刘兰芝迎娶回家。
刘兰芝相貌出众、聪明、能干,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但是十七岁她嫁给焦仲卿以后,生活的并不美好,所以她说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为什么苦悲呢?
刘兰芝说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从夫妻关系的角度来看,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他的职位肯定是不高的,因为他自己也说薄禄相。这个基层公务员每天忙忙碌碌,挣着不多的俸禄,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所以他是没有机会经常回家的,夫妻感情虽然不错,但是刘兰芝却经常独守空房。
这个显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千古难题—婆媳关系。
刘兰芝是一个个性活泼、性格刚烈、很有主见的女子。这在她在自遣之前对小姑子说的嬉戏莫相忘中可见一斑。
本来活泼、有主见在现代社会中都是优点,但是放在东汉的那个特定情境下去考虑,她的言行却让奉行礼教的焦母很是不爽。
中国古代对妇女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有不少论述‘’女诫‘’等的书籍。在《仪礼》中规定了‘’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周礼》中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都有很多复杂而繁琐的规定。在东汉时代,这些观点更是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比如《礼记》中规定媳妇在侍奉公婆的时候要做到不得呕吐、叹气、打喷嚏、咳嗽、伸懒腰、斜站、斜眼看、流口水、流鼻涕。很显然,承载着传宗接代重任的妇女同志就得变成只能低眉顺眼、唯唯诺诺、任人宰割的下等公民。我个人觉得这些内容是中国文化中最糟粕的成分。
可刘兰芝不是这种逆来顺受的人啊!
她和焦母的矛盾越来越白热化。
从她和焦仲卿分手以后,县令、府君都上门提亲可以看出,她一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女子,所以她应该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孔雀女。
至于焦母为什么想最终赶走刘兰芝,大概有这样的几种说法。
第一,无子。这似乎成了丈夫休妻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陆游的母亲休掉才女唐婉这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刘兰芝‘’十七为君妇‘’以后,虽然‘’共事两三年‘’却并没能生出一男半女出来。不知道那个时代的人知不知道有‘’男性不育‘’这个毛病,反正吧,出了问题都是女的兜着。不过古代男人不是可以纳妾的嘛,焦仲卿同志既有公务员这个铁饭碗,几年以后纳个妾应该是没问题的。不过当时的法律规定,男子因为无子而休妻要等到五十岁以后才可以纳妾,这在平均寿命那么短的年代也是个问题,成天劳碌的焦仲卿能不能活到五十都是个问题。
看看当事人焦母怎么说!
焦母倒是没有说刘兰芝不能生育,她的说辞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而刘兰芝自己却认为奉事循公姥,进止赶自专?冲突就在于此,这两人对如何才是一个好媳妇存在根本的观点分歧。
什么叫无礼节?什么又叫做举动自专由?
从文中大概可以判断出,焦仲卿的父亲早亡,焦母秉志守寡、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长期的心理压抑使她养成了脾气暴躁、控制欲强、颐指气使的性格特点,孤独寂寞的她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的私人物品,成了她唯一的感情寄托,所以低眉顺目、一味服从的媳妇才是好媳妇,此时不顺从成了最大的缺点,这一缺点足以掩盖刘兰芝的所有优点。
而刘兰芝却是一个自持有才、自信独立的人,她自始自终都以一个好媳妇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她反复思量都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她并不想刻意去迎合婆婆的要求,而焦仲卿显然在这场婆媳矛盾的冲突中是无所作为的。
所以这两个性格刚烈的女人矛盾越发尖锐,最终她主动提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刘兰芝的心理也很微妙,当她觉得‘’不堪母驱使‘’的时候,她向婆家唯一可以依靠的人焦仲卿提出了自遣。刘兰芝觉得以自己的条件和所作所为,作为一个妻子,她绝没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作为拥有精妙世无双外貌的女子,她的自信和骄傲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她不愿意忍气吞声,她选择骄傲地离去。
听说自己母亲和老婆的关系恶化到这样的地步,焦仲卿慌了神。作为娶得美人归的基层公务员,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他到母亲面前替老婆说情。目的很明显,能让母亲大人退让一步,不要把刘兰芝逼出家门,所以他问母亲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两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事致不厚?
为了能留住美女刘兰芝,焦仲卿也是尽力的。他首先说自己仕途暗淡,所以能娶到刘兰芝这样的女子已经不容易了,再说两人感情又挺好,何必闹得如此不可收拾,非要逼得她被扫地出门呢?
可每个凤凰男的背后都有一个患有严重妄想症的妈,在焦母的眼里,儿子休了刘兰芝再娶其他富家女简直易如反掌,所以焦母很生气。
她训斥儿子道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焦母够自负吧!连下家都找好了。她觉得自己儿子条件那么好,所以再找个美女肯定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她的态度非常的强硬。
焦仲卿还想做最后的努力,所以他说今若谴此妇,终老不复娶。
一向强势的焦母可不买他的账,大怒了,骂了他一顿。在孝道的压力下,焦仲卿于是只能去做老婆的工作。
他首先哽咽不能语,对刘兰芝说卿但暂回家,吾近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焦仲卿的话显然并不可信,什么叫暂回家?不久是多久?
可能焦仲卿也知道迎娶秦罗敷并没有啥希望,所以他想稳住刘兰芝。他用了凤凰男最管用的招数:声泪俱下加甜言蜜语。
其实,焦仲卿心里何尝不明白,一旦刘兰芝被休回家,基本是没有再归还的可能的,除非横在他们面前的那座大山焦母离开人世或者在他们母子的斗争中,他最终取得了胜利(不过可能性并不大)。
刘兰芝在这个问题上看的倒是比她老公更远,她说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刘兰芝离开家并没有凄凄惨惨戚戚,而是特地精心打扮了一番,这也反映出了她性格中倔强、要强的一面。她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砂。纤纤作细部,精妙世无双。
刘兰芝的这一行为显然是对逼迫她婆婆的无声的反抗,她说的话也是软中带硬,不卑不亢。她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没有大吵大闹,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但是你能读不出兰芝那不卑不亢的倔强和那种曲折的反抗?
夫妻二人难舍难分,立下誓言。
男的说‘’誓不相隔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女的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两人‘’举手长牢牢,二情同依依‘’。
就这样,美女刘兰芝就回到了娘家。
在那个时代,女子在名分上是没有独立生活的机会的,小时候是某某家的女儿,嫁人了就是某某家的媳妇,即使丈夫死了,她可以守寡,但仍然是某某家的媳妇,所谓‘’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断没有回头的道理。所以刘兰芝被休回家,就成了一个没有名分的外人。处境自然是很尴尬和艰难的。
虽说,刘兰芝也是进退无颜仪,面对母亲的质疑她也只是说儿实无罪过。好在母亲和大哥并没有太为难她。
到家十多天以后,县令就请媒人来提亲了,说自己有一个十九岁的三儿子想娶刘兰芝;又过了数天,太守家又来提亲。可都被刘兰芝拒绝了。
由此可见,刘兰芝实在可算作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女,否则县令和太守的儿子也不至于不顾及她再婚被休的身份请媒人来提亲。
我就在想,作为小吏的焦仲卿当初是用什么手段让刘兰芝一心一意跟着他的?他一定深谙花言巧语的哄女人之道,所以即便是这时候,刘兰芝还在傻傻的因为他拒绝着这么好的亲事。
在爱情这件事情上,谁动感情更多一些谁或许便会更受伤一些。
不过,后来,在兄长的干涉下,兰芝还是松了口,于是府君备重礼打算迎娶刘兰芝。
这边,迎娶秦罗敷的事情倒是只字未提,或许人家压根看不上他,或许焦母原本说的只是妄想症发作的表现,她只是一厢情愿。
于是,焦仲卿慌了神,他赶紧找到了刘兰芝,给她施加压力。
他说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赴黄泉。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焦仲卿表现的很不厚道。本来刘兰芝是被你家休掉的所谓弃妇,回娘家也无定身之所,能找到不错的人家应该内心给予真正的祝福。这种祝福体现在行动上应该是不予打扰。我敢断言,他如果真能如其母所愿娶得秦罗敷,他是断然不会去急忙请假去找刘兰芝的。他最后的这一举动给了似乎绝处逢生的刘兰芝最后的一击,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他的行为实际上是遗传了其母的控制欲的表现,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自私行为,在这里,我看不到所谓的爱情,看不到天长地久,我看到的就是人性的丑陋。
可怜刘兰芝也是彻底被他的言行所绑架,所以她说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近日言。
何必呢?为什么不想到退一步其实可以海阔天空啊!
于是,在某一天,刘兰芝举身赴黄泉,走上了不归路。
焦仲卿倒也没有只身赴黄泉,他在得知刘兰芝死后,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人显然都后悔了,我觉得跋扈的焦母失去儿子之后肯定是最后悔的,所以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