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为止,研修日记已经写了70篇。我坚持每天更新,没有掉队。
11月15日,我曾写过一篇《写完27天之感想》,现在又是43天过去了,回看当时的文章,发现有很多感觉相同,也有很多不同。
关于写作时间。起初,我都是每天早晨写,一般9点前都能完成,最早一次5点就起床写。事实证明,这是最有效率的。但是后来这段时间,我的写作时间变得飘忽不定,有时是中午,有时是下午,还有几次是晚上。虽然也都能完成,但拖得越来越久,焦虑指数也逐渐攀升,43天前是6,现在应该到7了。拖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最近确实忙,事情多,这是一个永远正确但永远没用的理由;二是度过了刚开始的“紧张区”,进入了“舒适区”,研修刚开始如临大敌,高度警惕,每天规划井井有条,第一件事就是完成日记,后来慢慢适应,觉得也不过如此,虽然面上依然重视,但内心逐渐放松,产生拖延也就不奇怪了。看来,保持适度的压力和紧张还是有好处的。
关于写作时长。我还是给自己规定,1个小时完成,但现在很多时候会拖长,就像心理咨询超时。我感觉是因为随着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思考的问题越来越久深,很多时候我想多写一点,写好一点,因此会花更多的时间。这也没问题,我内心是接受的,但是也不会太纠结于表述全面、遣词造句等,因为对我来说,目前需要锻炼的是快速输出的能力。
关于写作标准。当时的三个标准,不凑数、有内容、千字以上,我做到了,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做事是要有一点态度的,要么不做,要么就认认真真的做。
关于写作内容:回看之前的文章,主要内容有三类,一是专业知识,包括老师课堂上讲的,以及从各种专业书上看到的,以日记的形式整理、消化和吸收;二是生活事件,通过一些生活小事,运用心理学知识,阐释自己的观点,将心理融入生活;三是咨询实践,包括研修期间的咨询实操,以及在支教小学对学生、对家长的咨询辅导,通过日记记录并思考。近期,又多了一类内容,研修群里每天会提供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大家对此发表观点,这也是很好的巩固专业知识、训练思维方式的练习。
以上就是这43天的相同与不同。70天过去了,我现在对写日记,乃至写作这件事上有以下感想。
第一,大量输入。我们能够写出东西,是因为脑子里有;我们脑子里有,是因为我们曾经读到或见到。因此,想写出有质量的东西,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和观察,必须要有足够的输入才能输出。而且输入和输出是不成比例的,输入量要远远大于输出量,有时候你读10本书,可能还说不出一句话,你听10堂课,还复述不了一个观点。读书,学习,也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第二,规律且持续。这是写作,甚至是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秘诀。规律,是指每天定时定点;持续,是指坚持不懈。作家斯蒂芬·金每天上午把自己摁在书桌前4个小时,哪怕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再次重申,规律且持续,有了这两个因素,就能做好一切事情。无论是写作,学习,健身,运动,还是追女生。
第三,写自己想写的。在这方面,我走过一段弯路,总是写着写着就想法太多,瞻前顾后。现在我知道,这只是日记而已,而且说到家,你写得再好再烂都没有人看,有啥好顾忌的?写你想写的,说你想说的。而当你的文字,能真正随着你的思想不受外力干扰的流淌出来时,你往往也就写好了。
研修班写日记的设置是90天。90天之后,我还会写日记吗?不知道。但是我想,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思考和方法,会给我带来很多教益,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