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Kartion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回忆一番高考结束以来的人生轨迹,思考是什么塑造了如今的我。
我读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真正对上大学产生向往,是老师对我们说:上了大学就会很自由。包括读书自由。
他说高中还是要认真读教科书。上了大学我们就可以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那时我常常想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应试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我并不怎么向往名校,那么我认真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我根本就不知道认真读书的意义,我只知道学生是我的身份,我认真读书只是一个惯性动作罢了。
但是老师说的这个“读书自由”非常吸引我。从那时起,我就非常向往大学。我想我不是不愿意读书,我只是想读我愿意读的书.
在高三那段压力高负荷的日子里,在许多轮复习、许多轮模拟考试后,我的成绩依旧没有任何起色。就算我熬夜复习,早起背书,周末也挤出时间上补习班。我的成绩只有退步,没有进步。
我常常幻想,一年后读大学的我会在干什么?会在教室里乖乖听老师讲课?还是跟同学浪得飞起?还是在宿舍里颓着?反正哪一种状况都会比现在高三好吧。
上了大学的我,画风是这样的: 大一开始混社团,努力跟同学校友师兄师姐打好关系。在浑浑噩噩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
大二的时候我发现学校教不了我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于是我开始实习。总算找到了另外一条提升自我的途径;
大三的时候我开始思考以后人生规划,我给自己下了一个“未来媒体人”的定义。并正在为这个方向努力着。
如果可以回到高三的我,我想回答自己:高考已经过去了三年。现在我刚刚结束了最后一节体育课,这意味着我的人生再也没有体育课了。此时的我有一点点伤感体育课这种事情终于离我而去,但我也非常开心,再也不用强迫触碰各种我不擅长的球类运动。
高中的时候,老师口里的“偏科”是个贬义词。可是上了大学,从选择专业开始,社会就是鼓励每个人偏科。我终于明白老师曾说的“读书自由”是什么意思——你不仅有选择如何读教科书的自由、还有读课外书的自由,甚至你有不读书的自由。
以前常常疑惑为什么我要学习那些将来不会再用到的知识?现在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在在正确的阶段,做正确的事。以前的应试教育,一点也不浪费,它变成了我现在的脑子里的常识。
但也从不会有绝对的自由。现实鼓励你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但也真正把你的人生放回你的手中——再也不会有老师斥责你又考差了,你为你自己负责。到了大三大四,大部分大学生开始认真地为未来打算——谈恋爱的人开始想到谈婚论嫁、有实习的人开始考虑未来职业规划。与此同时,你能更深地感受到了父母的容貌,好像在一瞬间,感受到照顾父母的责任和压力。好像能感受到“背影”这个词语里的心疼。
曾经我幻想中的大学,有德高望重的教授,有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有一群亲密无间的朋友。
结果现实是:我的大学不是我想象的知识殿堂。学校教给你的,远远不及你去主动学习的; 谈恋爱的确挺美好,但爱情也给人很多伤害。而且谈恋爱远远谈不上大学里最美好的事情;在大学里的确遇到了各种各种有趣的人,在这里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友谊,可是友谊再亲密,远远不及独立重要。
大学最美好的一点,是不管你是认真待在学校乖乖读书的学霸,还是忙各种兼职实习的实践达人,专注往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总会有所成就。
《无问西东》里有句台词我十分喜欢,“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从离开高中校园的那一刻,你就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管你是否准备好。以后的路会很现实,也很精彩。
- END -
■ 排版|Renee,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 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