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也叫触詟。战国时赵国大臣。官左师。
公园前265年,赵国的赵孝成王新立,太后掌权。秦国便趁机发兵进攻。于是赵国向齐国求救。但齐国却提出,必须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齐国方肯出兵相救。
但赵太后舍不得小儿子,坚决不同意。赵国危急,群臣纷纷进谏。赵太后固执己见,依旧不同意大臣们的话语。
并坚决地说:“从今日起,有谁再提用长安君做人质,我就往他脸上吐唾沫!大臣们便不再敢多说什么。
直到有一天,左师触龙要面见赵太后,赵太后知道触龙一定是为了劝谏一事而来。
终将收获 润物细无声于是,她就准备下了吐唾沫的架势。谁料,触龙却慢条斯理地走近她,对太后关切地说:"老臣的脚有毛病,行走不方便,因此好久未能来见您,我担心太后的玉体,今特地来看望。
近来,您过的如何?饭量没有减少吧?″
他接着说:"我近来食欲不振,但我每天坚持去出散步,饭量才有增加,身体方渐渐有所好转。″
赵太后听触龙未提人质的事,心中的怨气顿时消了大半。接下来两人和言悦色的地聊了起来。
"你的儿子多大了?″赵太后问。
"十五岁了。虽说年纪不大,但我希望趁我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给你″
赵太后惊讶地问:"你们男人们也疼自己的小儿子?″
触龙说:恐怕比你们女人还厉害!″接着他把话锋一转,进一步对赵太后说:臣听说太后疼爱女儿燕后比疼爱小儿子长安君还要厉害呢!
当初,你送别燕后的时候,拽着她的脚后跟死死不松手,哭得泪如雨下。实在叫人感到哀痛。
她走了以后,您也常为她祷告,希望她子孙世代做燕国的王候。
″正是如此。″赵太后被触龙说的满心欢喜,脸上露出了笑容。"疼爱孩子就是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嘛!″
"难道我这还不是为孩子们作长远打算″。这时,触龙心悦诚服地跟赵太后说:"太后对长安君可没有作长远打算呀!您想一想,赵国建国以来,君主的子孙封候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谁存在的吗?是国君的子孙都不能成材吗?那一定不是!只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贵而没有功劳,俸禄丰厚而又没功劳。所以是站不稳脚跟的。
现在,太后给长安君的地位很尊贵,分给他肥沃的良田,用不完的财宝……
然而这些都不如让他早些为赵国建立功勋,不然的话,您一旦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稳固自己的江山呢?所以,老臣才斗胆敢说太后没有替长安君作长远打算。对他的疼爱也不如燕后。″
触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一番劝谏,竟然使赵太后老泪纵横,心悦诚服。
感慨到"原来我才真是糊涂呀,没有骨肉之情作抵押,谁还肯去为咱出兵救国呢!″
"你说的才是真正的疼爱孩子呀,我委托你去准备吧,早一点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去,请求援军要紧啊″。
触龙之所以能够说服赵太后,一是以心换心去温暖感动赵太后,博得太后的喜欢,从而旁类触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尽而达到心灵上的勾通。二是现身说法。以自己关心和爱护孩子为出发点,寻找对孩子作长远目标打算的最佳途径。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为"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的说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正是由于触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得当的方法,才使得赵太后最后下决心将长安君送于齐国当人质。成全了齐国救赵的大业。
也同时赞赏了触龙高超的谈话艺术和出众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