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一篇题为《有多少大学生在假装上大学》的文章,没有细看,也就没有简介。跑步途中仔细斟酌了一些问题,觉得也是记录一下为好。
为什么向往诗和远方?十天前我写过同样标题的日记,说来自于自身不满与厌恶,以及对现实的逃避。但今天的我,换思路的我,觉得这其实来自于年轻的叛逆。在我上面说到的那篇文章中提到,很多大学生会一边把时间花费在宿舍、游戏,一边羡慕着周围的学霸。为什么要羡慕学霸呢?因为少啊~但这件事在我就不成立了,科大最不缺的,恐怕就是学霸了。所以啊,那什么少呢。人文气息少啊,诗和远方少啊。那我追求啥呢?诗和远方啊!我觉得这是问题“一个高中的纯种理科男怎么突然变得文艺和感性”的最优解。所以,我从不在科大与人谈论学习、谈论绩点,一方面不想人云亦云,另一方面就是对己不如人这件事的逃避。
为什么极其讨厌自己?有了上一段的分析,这件事就顺理成章了。大一第一个学期,出于上述心理的我翘课、到市里游荡。成绩一般的现实又唤醒了心理极度的自卑和不甘,加之出国的终极目标,于是大一下和大二上将学习划为重点。于是矛盾就来了,“向往远方?整天待在宿舍以作业本和代码为生?”情绪从开始的一个念头逐渐发酵,在去年期末成绩又双叒叕一般的时候终于爆发,开始了从12月起到4月初结束的四个月的沮丧与自我怀疑、自我厌恶。
怎么走出循环?我觉得是有几个契机的。首先是逃离科大,我不觉得交大的学霸比科大少,不同的是交大的学霸散布于人群中,对不善交际的我是不可见的,所以相对而言对学习这件事的排斥心理减轻了许多。其次是托福,托福成绩的确是意料之外的,人品爆发之余朋友圈的鼓励给我注入了一股可观的自信。第三是去苏州,苏州这一趟本身其实并不完美,重要的是在消耗两天时间的情况下我并没有因为作业和ddl而心态爆炸,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希望——我可以在课余放心地做我想做的事。所以啊,我一定程度上还拥有诗和远方,我读文史哲,学钢琴学外语(学的渣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正在学),同时啊,我也可以跟得上课程进度,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所以回来的这一周,开始十点睡觉、六点起床,维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每天一两个小时的阅读与放空。我不想说自己走出黑暗后回到了那个时候,这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我也不想说自己就这么看透了,因为过去每一刻的我,都以为自己已经看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