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近些年,我反复阅读的十本书(上)

近些年,我反复阅读的十本书(上)

作者: 海边守望者 | 来源:发表于2024-08-06 16:40 被阅读0次

     近些年,我反复阅读的十本书(上)

    近些年,我在阅读之路上积极探索、艰难跋涉,在过去的三、四年中,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我像一个无知又无畏的孩子,驾一叶扁舟,在浩渺的书籍的海洋里踽踽独行。此间,经历过无数次的痛苦、迷茫、兴奋、平静甚至放弃,然后东山再起。回顾这些年我在书籍的世界里“摸爬滚打”的历程,那些被我反复阅读过的书,赐给了我无形的力量。书中的精神和思想已经嵌入了生命,化为血肉和筋骨,其无形的营养价值,足以抵挡岁月漫长。

    一、《论语》

    在中国,凡是上过学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有《论语》这本书的。即使不知道有《论语》这本书,大概也背过或者听说过其中的句子,比如那句耳熟能详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大概是在四年前,我开始系统性地,整个本书地阅读《论语》。为什么要阅读《论语》呢?其实完全是一个偶然,这个偶然的过程我曾在一篇名为《寻孔环游记》的文章里详细写过了,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谈一下《论语》的内容以及我读《论语》的感受。当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关于读书有一句名言,他说他自己读书就是直奔经典、直奔大师。《论语》就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家文化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儒家文化的基因早已嵌入到中华文化的肌理之中。而《论语》正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有人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其实,我们现代人读《论语》,并不是为了治天下,也治不了天下。就我的阅读体会来说,《论语》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论语》中那一段段平常的师生对话中,隐藏着朴素人生哲理和做学问的智慧。比如开篇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是在讲做学问的智慧,我的理解是,一个人提升心智、和修养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学习不能总是坐而论道,必要的时候要起而行之,既要格物致知,又要知行合一。这就是“学而时习”,学习的过程注定是孤独的,学习是一个寻觅自我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坚持长期学习,那他在一个群体中一定是个孤独者,他会逐渐超越身边不学习的人,但是在遥远的地方,那些和他一样在学习的人,会通过某种方式与他遥相辉映,所以“有朋自远方来”,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学会一堆知识,学会知识当然很好,但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人格修养,当一个人的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是不太容易被人理解的,但是别人不理解也没关系,这就是“人不知而不愠”。

    其实,如果把《论语》当成一部格言集来读是比较无趣的,我比较喜欢把《论语》当故事集来读,这里面有故事、有人物,透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你会感觉到孔子的那些弟子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命运。比如耿直勇猛的子路,谦虚好学的颜回,灵活善辩论的子贡,善良孝顺的曾参等等。读《论语》的次数多了,就像和孔子的这些弟子成了同学一样,和他们一起问孔老师问题,听孔老师讲学,了解孔老师的个性,不知不觉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精神穿越。

                        二、《红楼梦》

    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自从其诞生之日起,不知道有多少人为之如此如醉。三百多年来,围绕《红楼梦》的研究竟然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读过《红楼梦》的人,另一种是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这话听起来像是废话,其实这句话很值得玩味。那些反复阅读过《红楼梦》,并深切体会过其中滋味的《红楼梦》的读者们一定会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熟读《红楼梦》的人,整个人的精神品位真的就不一样了。

    近三年来,鬼使神差般的迷上了这部古典名著,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如何被这部古典名著所吸引又如何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呢?说起来其实是源于无聊,一个人话很长的时间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一本小说,除了专业的研究者,剩下的人基本上都是无聊的人。无聊到要用别人的故事填补自己的人生。可是,读着读着,就不再无聊,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被人物的命运所“牵连”,被故事背后的韵味所“拖累”。我曾把《红楼梦》比喻一首贼船,一旦上了,就没有下船的可能了。

    最近三年,我以各种方式前后读了六七遍,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部悲剧故事,贾府的存在就是一个大悲剧,每一个人物也将走向自己的悲剧结局。可是在这大悲剧里,每一个人都在挣扎,并有自己的小欢喜。其实这不就是人生吗,谁的人生不是一个大悲剧呢?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一个注定的结局,在结局到来之前,谁又不是在这个世界上奋力挣扎呢?悲剧是注定的,但挣扎的过程也自有欢喜,人生百味也就蕴含其中。就拿王熙凤来说吧,这个在贾府八面玲珑,风光无限的女人,最终不是“哭向金陵事更哀”吗?可是王熙凤自有她的欢喜,在贾府中,她是贾府的管家,说一不二,她是贾母的开心果和大红人。

    《红楼梦》里的各种人物,他们的命运你可以在反复的阅读中细细品味,就像我们现实总的人一样,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纠结,也各有各的欢喜。富贵如贾母,依然不是每天都开心,贫贱如刘姥姥也不是每天都忧愁。

      三、《小王子》

       我已经忘记了读《小王子》多少遍了,这是一个写个大人的童话故事,作者说,每一个大人曾经都是孩子,这本书要献给曾经是孩子的大人。

       我是一名飞行员,有一天,我的飞机由于故障被迫降落在撒哈拉沙漠里,因此,我就在广袤无垠的沙漠里和小王子相遇了。

    小王子本来居住在一个叫B-612的星球上,那个星球很小,小到走几步就能看到日落。有一天,小王子的星球上来了一朵高傲的玫瑰,小王子和这多玫瑰因为误会产生了矛盾,小王子心情很糟糕,他感到很孤独,于是就随着候鸟离开了他的星球,开启了太空漫游之旅,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之后,小王子来到了地球上,就这样,我们相遇了。

    在地球上,小王子,遇到了蛇、狐狸、玫瑰花园、一大片麦田,当然,还有我。蛇告诉小王子,满一年的时候,如果你想回去,我可以送你回去。最后,蛇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而我每天夜里都会仰望星空,因为,在夜空里,小王子在他居住的星球上对我微笑,尽管我不说不出哪一颗星球是小王子居住的星球,但我能感觉到,整个夜空都充满了笑声。

    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一遍一遍地阅读。作为一个成年人,成年太久了,很容易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我们学会了成年人的处事方式和思维方式,成年人关注太多生命之外的东西而忘记了生命本身。

    这是一个能让人审视生命本身的故事,尽管它很短。这个故事在提醒我们成年人,要珍视孩子,因为孩子是距离生命和自然最近的人。

                          四、《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也是一个简单故事,简单到只有一个主要人物,就是这个老人,与鸿篇巨著《红楼梦》相比,《老人与海》这个故事简单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是以“体量”来衡量的。经典在魅力在于意蕴,在于对读者生命的启迪。

    老人已经连续出海84天没有打到鱼了,跟随他的一个小男孩也被父母安排到另外的渔船上。老人成了一个孤独的老人,他决定再次出海。

    这一次,他出海太远了,在大海上漂泊两天两夜之后,老人打到了一条大鱼,比他的小船还要长,由于在与老人搏斗的过程中,这条大鱼受了伤,在被老人拖回去的路上,引来了很多鲨鱼,这些鲨鱼要啃食这条受伤的鱼。

    最后,老人只带了一副巨大的鱼骨架回到了岸边。

    与《小王子》一样,这个短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个故事让我理解了成功与失败。老人多天没有打到一条鱼,他是一个失败者,后来,他奋力拼搏,终于打到了一条大鱼,他是成功者,老人一开始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实力,而是因为没有好运气。可是这条受伤的鱼被别的鱼啃得只剩一副骨架了,老人最终的战利品只是一堆鱼骨头,老人又失败了。你说老人是失败者还是成功者呢?没有答案,才是经典。

     五、《庄子故事》

       《庄子故事》这本书大概是一本比较小众的书,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写出了庄子的一生,并巧妙地把《庄子》一书中的庄子的哲学融入故事之中。

         本来我是要读《庄子》的,读了《逍遥游》和《齐物论》后,发现文言文太难读,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找到了这本白话文的《庄子故事》,最近三年,反复阅读了三四遍。其中给我启迪最大的是庄子的生死观。

         有一个故事最能体现庄子对于生死的看法,这就是“鼓盆而歌”的故事。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的朋友惠施前去吊唁,没想到他走到庄子家门口就听见有人唱歌的声音,走进去一看,老友庄子正坐在地上,两腿岔开,中间放着一个瓦盆,庄子正在摇头晃脑地敲着瓦盆,嘴里有节奏地念念有词。惠施看到这个场景,已然是不淡定了,他走上前质问庄子:“妻子跟你劳苦了一辈子,如今她走了,你不但不伤心,还在这里鼓盆而歌,这太不像话了吧,你也他无情无义了吧!”庄子听后,缓缓地睁开眼睛,定了定神,缓慢的说:“惠施老兄,妻子走了,一开始我是很伤心的,可是后来我一想啊,她跟了我一辈子,罪没少受,几乎没过一天好日子。如今她走了,也算解脱了吧!人都是要死的,这个世界上,有生就有死,生死乃自然法则,在没有生之前,人只不过是一股气息,甚至气息都不是,后来这股气息幻化成人形,有了肉体,有了灵魂,而当一个人生命将尽的时候,肉体又华为泥土,变成气息,随后灰飞烟灭。这不就是一个自然循环吗?所以这么一想啊,我就不伤心了。”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用庄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庄子的思想来关照内心,精神内耗很容易就被治愈了。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近些年,当我反复阅读这些书籍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精神避难的重要价值,人活着当然需要粮食提供基本能量物质,但吃饱穿暖之后,如果精神找不到一个避难所,那人生的种种苦难是很难支撑的。阅读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藏着无限的力量。

    以上五本书,主要是文学和哲学类的书,生命需要文学的滋养,也需要哲学的浇灌,但只有这些还不够,作为专业人员,还需要专业书籍的支撑,下期,我将分享我反复阅读的五本专业书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近些年,我反复阅读的十本书(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af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