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唯不喜欢冬季。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放眼四望,满目衰草,枯枝败叶。单调的景色,臃肿的穿着,局促于室内,常常无端地想起春的明媚,夏的繁阴,秋的绚烂。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孔老先生真是伟大!时间的雕琢磨砺,会让人的心境发生变化。当生命的年轮转过若干个四季循环,忽然觉出冬的无限魅力来。
冬季适合阅读。假日晨起,雾影幢幢,无事,又拾起那本《苏东坡传》。越来越喜欢苏轼写于黄州的词作《定风波》。一阵让众人狼狈不堪的大雨,苏轼何以能"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他豁达乐观的心境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气定神闲的背后,经历过怎样的惊涛骇浪啊!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多才直率的苏轼遭遇群小围攻,突然被捕,经受了133天狱中的惊惧后被贬至黄州。初到黄州,他如“孤鸿”在夜半时分徘徊过,他如农夫般在城东的坡地上耕种过……
什么样的挫折可以让人有痛彻心扉的改变呢?有人说,这世上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是啊,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这福,我想就是人心态的改变吧。道家思想里的简单,无为,退隐,让他认同了平淡、简单、真切的平民生活。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即无我,超脱,静心,彻悟,让他的精神超越了肉体的束缚。他终于从重重的精神桎梏中突围出来。
经历过严冬的历炼,春天的花朵才分外艳丽。 开阔的胸襟是被无数的委屈挫折撑大的。感念那个春天,那个三月,那场骤雨,那微冷的夕阳,让千百年后的我们在严霜冰冷的冬季仍能感受到一丝慰藉。
天放晴了,出去走走吧。
难得的阳光午后。小区避风处,一群老人眯着眼睛,坐在那里晒太阳,说着各自的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从他们身边走过,总会莫名的想起一些人。城里的母亲,这会儿也该在环城公园的城墙脚下晒太阳吧?父亲若还健在,今年也该七十多岁了,忙惯了农活的他会不会安闲下来,成为这些老人中的一员呢?那个小脚的老婆婆,安静地坐着听其他老人聊天,黑头巾下肤色白净,目光柔和,她多像我已逝多年的姑婆。在我家最艰难的那些年月,是姑婆颠着一双小脚,邢家白家不停地奔波,鼓励着我们一家人熬着日子。"娃娃,日子要往前看,老天爷不会亏待人的!"姑婆的话在这个冬季仍然温暖。寒冷的季节,一点点阳光就能让内心温暖如春。感谢困境中给予我温热的一双双手!
走在冬季清冷的路上,风微微吹着,拂过脸颊,凉凉的。走在冬季清冷的路上,风微微吹着,拂过脸颊,凉凉的。太阳晒到身上,暖暖的。虽是假日,但路上行人很少。路两边是一望无垠的麦田,麦苗绿茵茵的。冬季最美是下雪,最喜欢看雪压麦田的景致。今冬少雪,偶有叶尖泛黄。大多叶子末梢呈现紫红色,就像高寒地区人们脸上的高原红。冬季麦苗总不见生长,严寒中它们在静默蓄势,等待一场雪的覆盖,等待来年春雨的滋润。几只小狗,在麦地里追逐撒欢,对来往的行人视若不见。狗儿自有它们的欢乐。
寂静的田野,一株株光秃秃的大树总是令人感动。相比较四季常绿的树木,北方的落叶乔木更能凸显生命的内涵。春天发芽长叶,夏天枝繁叶茂,秋天黄叶飘落,冬天沉潜蓄势。就像人,忙忙碌碌,轰轰烈烈一段时间,总得适时的休整内省吧。这种四季鲜明,张弛有度是大自然给人的启迪。树们立在寒冬里,树干笔直,骨感凄美,庄严神圣,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光秃秃的枝丫直冲云霄,在寒风中摇曳,遒劲有力。剥去了外在华美的装饰,素面朝天,不卑不亢。霜冻凛冽,北风摇撼,它默默地忍受着,根在地下,越扎越深。当生命丢弃了浮华装饰,回归最本真的朴素,简单,静穆时,才是风骨尽现的时候。偶尔会有几只鸟鹊飞过,落在枝条上窜上跃下,叽叽喳喳,呼朋引伴。鸟来树不惊,鸟走树不愠。
冬季的树,几无明艳的色彩。远望一棵棵大树,眼前出现了徐岳老师所画的一幅幅古树硬笔画。年近八旬的老人对古树兴趣浓厚,自创用中性笔作画。他笔下的每棵古树都形神兼备,精神矍铄,主干深沉,骨节突出,直插云霄,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一种生命的顽强倔强之感。他说每棵树和人一样,都有生命和故事。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一文中写到:“仰视那古树坚挺的光秃秃的树顶,给我的感觉却不是颓唐平庸,而是‘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诗意;那些在天空蜿蜒的干枯虬枝,给我的印象却不是零乱陈腐,而是像凝固了的飞动的闪电;腰部尚存的苍青密叶,给我的暗示,远不是生命的最后挣扎,而是还要永生的呐喊。”
这哪里是画树呀!这分明是一颗滚烫的心在跃动,是一腔热血在奔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似乎一下子理解了徐老师不顾年事已高不停奔波指点家乡后进的动力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