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杂谈一二

作者: 八两仙 | 来源:发表于2019-06-10 02:15 被阅读22次

      对于每一个有英雄情怀的少男,都有一个三国梦;对着自己的那几个兄弟,都有甩碗结义的冲动!庆幸,今年多了一个。

      与读其余三本不一样,与其说读《三国》不如说是找《三国》。因为有太多熟悉的故事耳熟能详,脍炙人口。我会对每一个映入眼帘的文字充满期待,我会因每找到一个早已得知的故事而痴笑愣怔。从翻开衬纸扉页起,至合上封底,总计800页,便是这样给了我好几个月的惊喜。

      曾有一兄读过8遍《三国演义》,我和他请教谈论时说:“我只想读那些流传广泛的故事,那些转承铺垫的文字不爱读。”我原以为他会长篇说教式的批评指正我,却没想到他说出了这样的论调:“我除了第一遍通读了之后,之后的我‘董卓之前不读,姜维之后不读’,先豪咱们挺像。”哈哈,我也这样觉得,除了他颜值没我高。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罗贯中先生以历史为蓝本书写的一部文人长篇小说。但有多少人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混为一谈,又有多少人相信历史上真有“诸葛空城退仲达”;甚至,很多学者把“华佗开颅取风涎”当成了华佗死因之一进行研究。有时候和吉力兄聊天的时候,经常要被提醒:“喂喂喂,你到底是站在‘演义’的角度还是‘三国志’的角度和我说。”着实是尴尬。

        倘若较真,曹丕称帝是在公元220年;刘备称帝是在公元221年;孙权称帝是在公元222年。这个时候,魏、蜀、吴三国才算正儿八经的建立起来,从这时起直到三家归晋止才是名正言顺的“三国史”。但要是真这么锱铢必较,那么桃园结义、青梅煮酒、火烧赤壁等故事便也没了流传的道理。所以,要谈三国,值得谈的并非是围绕着这三个国家的荣辱兴衰,而是三国中的各类英雄人物以及围绕他们所做的并流芳百世的事迹。

      纵观整本三国,任挑一有名仕的都有论不完的谈资。我与兄有说过郭嘉与诸葛亮的才智与功用之比,有替盗书的蒋干平过反,有争过诸葛与法正的蜀国地位,也有尝试扶一扶扶不起的阿斗。这些人物故事经过罗贯中先生的一番演义,着实是精彩万分,精彩的不仅是人物故事,还有那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赤壁与夷陵!

      与水浒不同,三国的战役均都是在真实的历史下经过艺术加工而得来的,时间轴捋的更加清楚,描述也让人更有代入感。而水浒中,宋江打田虎、王庆时的时间是出现了问题的,这里不多描述。

      在此强调一下,以下说的均为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非是正史哦。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是曹操的一场堵上命运的决战!袁绍亲率是10万大军,直指中原,曹操此时只有3万大军,曹操必须打一场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漂亮仗。这次战役中最为经典的有三处,一处便是力斩颜良,破解白马之围;一处便是破解白马之围之后,曹操救出军民沿着黄河西岸撤退过程中,把所获得的战略物资沿途抛弃,营造出慌不择路的感觉,待得袁绍军美滋滋的捡装备时,曹操命令手下的人马立刻回头进反击,结果败袁军于延津,袁大将文丑被斩;最后一处便是决定官渡之战胜败的乌巢火烧军粮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整体看来,促进曹操这一辉煌的绕不开三个人物,颜良、文丑与郭图;从图可知,袁绍亲率大军直扑黎阳,派遣颜良围攻白马;未曾想到曹操以区区2万多人马,却敢主动出击,声东击西遣关羽力斩颜良,以解白马之围。再往后撤退时,施计谋反杀渡河追击之文丑,直接把曹操送上了官渡决战之地。这时很多人会认为颜良文丑太弱了,咱们关羽战神太强了。其实真并非如此,当时,颜良文丑战绩显赫,成名已久,刚愎自大根本未把关羽放在眼里,然后我们再看看他们都取得过什么战绩。吕布旧部宋宪和魏续都死在颜良刀下,名将徐晃不服颜良,结果被人给打的鼻青脸肿回来请罪。那文丑就更厉害了,文丑自己提着枪追着公孙瓒一阵狂跑,把公孙瓒打的落荒而逃,这时公孙瓒手下的四位勇将却不干了,提枪上马,跟文丑站在一起,结果文丑力敌四将。还杀了一个其他的三个见势不好,赶紧跑了,接着又和赵云交手,两人未分高下。那说到郭图这个人,则是十分的鄙夷。当个狗头军师好大喜功,粮草辎重向来是兵家守护重地,却鼓动袁绍拒绝张郃全力营救乌巢的建议,主力攻打曹操大营,只派遣一部轻骑前去营救乌巢粮草。结果让曹操大破淳于琼防守军队,烧毁乌巢全部粮草,若是仅仅如此,也只能说是战略能力问题,毕竟袁绍兵多将广,全力进攻在当时看来也许是条破釜沉舟的良策。但是郭图因害怕袁绍怪罪自己献计的责任,则上馋说张郃似怀反心,没有全力攻击曹操大营。导致张郃倒戈投降曹操,最终致使袁绍只带了八百骑仓皇出逃。大败于官渡,成就了曹操。

      赤壁之战,那可真是最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战了!奇在哪?

      奇一:赤壁之战直接导致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逐步奠定了三分天下。

      奇二:赤壁之战引出了文、武赤壁之说,湖北有文武赤壁之说,文赤壁位于黄州,是因苏东坡在此吟颂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而著名;武赤壁位于赤壁市,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大战的遗址。

      奇三: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那悬殊的兵力对比,曹操号称百万大军,实则八十三万,孙刘联军约五、六万。

      奇四:曹操败了,割须弃袍败走华容……

      整篇描述赤壁之战的文字中,有太多太多引人入胜的人物故事,罗贯中先生从战前部署,到作战经过串连的精彩纷呈;把孙刘联军因势所迫边联合抗曹又边斗智斗勇的勉强,都刻画的入木三分。这之中罗贯中先生抖了多少包袱呢?随便拎两个出来都赞叹不已!有只身如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有群英会中中计的“蒋干偷书”;有只欠东风的“草船借箭”;有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苦肉黄盖”;有庞统献计“铁索连环”等等。

      赤壁之战让孙刘联军取得了胜利,逐渐的建立起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后,曹操退回北方,仍旧占据着南阳、南郡二郡,刘备则开始挥军向长江以南的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四郡发起进攻,孙权则命令周瑜围攻南郡治所江陵县。再之后,诸葛气死周瑜,鲁肃接班,让刘备顺利的在鲁肃手中借走了荆州,并且打死也不还了,这就是后话了……

      夷陵之战,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证实了这场战役的影响力。

      有一句话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就是从这场战役来的,并且就笔者而言,读完这一篇章,后三国便真真就索然无趣了。刘备之所以 要发动这场战役,根本缘由是关羽败走麦城之后,被孙权下令斩关羽及其义子关平于临沮,刘备得知吴国背弃盟约杀了关羽,怒火冲天,亲率大军进攻猇亭,后又在夷陵地区,钻进山林摆开七百里连营避暑气,最终被火烧连营,白帝托孤。这一篇章其实引出来了非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比如导致关羽杀身之祸的那一句对话“虎女焉能嫁犬子”,骂的来提亲的诸葛亮兄诸葛瑾灰溜溜的返回吴国。有听到一种诙谐的说法,是关羽带有浓厚的口音,他其实是说“吾女焉能嫁权子”,其实是谦虚的说我的女儿不敢高攀吴国君王的儿子,却被讹传了。然后说刘备在罗贯中先生笔下是一个完人,怎么会犯七百里连营的低级战略错误呢?有一种厚黑说法,是刘备得知张飞被部下梦中斩首之后,整个人都失魂落魄,于是便想只想着同赴黄泉,于是一心求死的在林中摆出了连营。还有,刘备带走了蜀国所有的文臣武将,唯独留下了诸葛亮留守后方,主流说法是诸葛深受刘备信任,于是在进攻时,把自己的后路留给了诸葛。但另一种说法却恰恰相反,正因刘备抱有死志,所以他此时并不信任诸葛,所以把他留在后方,包括诸葛自己也说“如果法正在,定能阻止主公伐吴”。

      夷陵之战是后三国的开端,与大家熟知的刘关张,曹操、孙权已经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有的只是诸葛丞相11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看到白帝托孤,唯能体会到英雄迟暮,丧兄之痛。夷陵之战之后,诸葛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之间还发明了馒头(蛮头),正好干脆罗列一下,三国中几大著名的发明以及神乎其神的计谋吧:

《三国演义》中的发明

      1、馒头(蛮头):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于是命杀牛宰猪,包成面团。“馒”通“蛮”,“馒头”即意为“蛮头”。不知今后看了这里的小伙伴还乐不乐意吃“蛮头”。

      2、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妻子黄月英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能极大地提升运送粮草的效率,演义中更加夸大了其作用,还能运送士兵,制胜于出其不意。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计谋

      1、美人计——貂蝉

      王允为挑拨董卓、吕布父子关系,让婢女貂蝉假冒自己的女儿,随后一女二嫁,美人计成。

      2、借刀杀人——郭嘉

      大家都担心袁尚与公孙康联合抗曹,所以都主张曹操雷霆出击歼灭袁尚,而郭嘉却让袁尚与公孙康不和,借公孙康的刀杀了袁尚,借刀杀人计成。

      3、反间计——周瑜

      便是“蒋干盗书”,反间计成。

      4、苦肉计——周瑜

      周瑜打黄盖,那可真是往死里打啊,当时可是瞒过了东吴的所有人,只有阚泽和诸葛亮清楚是计,最终送去了火烧赤壁,苦肉计成。

      5、空城计——诸葛亮

      马谡傲失街亭后,诸葛亮万分危急,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便弄了一生中唯一一次险。在西城中,诸葛亮独坐城头,点香抚琴,愣是吓退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正因为这一招险中求胜,所以让我们后世津津乐道经久不息,空城计成。

      《三国演义》是每位少年憧憬“自我英雄未来”的启蒙师,感想很多,下笔却不敢多,怀有敬畏。

相关文章

  • 三国演义杂谈一二

    对于每一个有英雄情怀的少男,都有一个三国梦;对着自己的那几个兄弟,都有甩碗结义的冲动!庆幸,今年多了一个。...

  • 杂谈一二

    杂谈一二 培 训 校本培训年年搞,年年不知搞...

  • 杂谈一二

    前两天在听讲座时,老师提到做公众号要保证阅读体验的稳定性,比如,你喜欢的饭店,不会天天去,但你下次再去的时候,会希...

  • 《杂谈一二》

    疫情期间,肥宅在家,于是有了很多时间思考、很多时间看剧、看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恍恍惚惚,一天又一天。 ...

  • 杂谈一二

    一、 樊登读书9天心灵成长训练营,今天即将结束! 9天,看似时间不长,却收获了更多“质”的飞跃! 从《非暴力沟通》...

  • 杂谈一二

    抬眼,前面是山,后面是山,左面还是山。不见青山妩媚,只见荒山突兀。没有小桥流水,一条公路延伸远方,车流滚滚。公交车...

  • 杂谈一二

    背景: 两个小女生在两个差不多高的树上站着,我着他们俩讲话,听起来很不错。 女A: 哇,站的高,看的好远 女B: ...

  • 杂谈书法一二

    写得一手好字,是一件看似极其普通却又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有时候,字或许会决定人生的走向。大学毕业那年,因对篮球和姚明...

  • 短篇历史杂谈: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为何要以刘备和诸葛亮为中心

    短篇历史杂谈: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为何要以刘备和诸葛亮为中心 《三国演义》是根据一定的史实,经过作者加工,通过文学手法...

  • 密码一二事杂谈

    今天和同学吃饭讨论起金融和理睬,顺势就说到了关于密码一些事,如果当你手机掉了你的密码是否安全,你的支付宝账户是否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国演义杂谈一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ao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