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德彪西,我想到的一定是色彩丰富。在读这本《热爱音乐》,的确给人这样的感觉。从他的第一次怼老师开始,与众不同就书写在册。这位狮子座出生的音乐家,出生在巴黎郊区风景如画的枫丹白露,他的父亲只是一位开着陶瓷铺子的普通平民。
因为店里的生意不好,他的父亲先在印刷厂工作,后来又在铁路公司找了一份记账员的工作,靠着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一家六口的生计。普法战争爆发后,父亲参加了“巴黎公社”的起义,后来还遭到了逮捕入刑四年,这段历史一直让德彪西讳莫如深。
战争期间,他跟母亲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寄居在家境富裕的姑妈家里,戛纳是一个位于蓝色海岸的小城风光迤俪。他的钢琴老师就是后来著名的象征派诗人魏伦的岳母,她认识肖邦,还跟他学过钢琴。老师非常惊叹德彪西的才华,自愿免费给他上钢琴课。在他11岁的时候,老师就鼓励他去报考巴黎音乐学院。德彪西果然从157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学院最年轻的学生之一。
当然作为一个小孩子,德彪西并不是完美学生。他不循规蹈矩,喜欢迟到,丢三落四,非常淘气,对学院派的严格教育不以为然。他经常不听老师的话按照规定的指法和速度进行练习而是自说自话地弹奏巴赫的曲子。不过老师对他的评价却是:“可爱的孩子,真正的艺术家气质,将来一定是个杰出的音乐家,前途无量。”哪怕他并不按照老师的规则去做,但是依然受到鼓励,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无条件的支持,才诞生了音乐中的一大流派——“印象派”。
德彪西非常不喜欢传统的和声课,他做和声练习时常常非常出格,不按老师的要求和规则去做。好在老师没有太多否定他,虽然在学习过程中给过他一些修改建议,却不强求。德彪西也一直非常坚持自己的做法。在他看来音乐“悦耳”就是最重要的。服从耳朵,而不是单纯的服从规则,是德彪西在年轻时代就对学院派教学提出的挑战,不得不说现在看来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在他求学和创作的过程中,德彪西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音乐理想。他突破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形式,努力成为了音乐节的革新者,在他的音符中色彩和光线的把握如同当时在画坛刚刚盛行的“印象主义”,虽然有些前卫,但也开一代先锋。即便当时他的这种尝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反应,但事实证明作为音乐家,德彪西所有的尝试都是值得的,他作品中丰富多彩的变化至今让人望尘莫及。1849年,他创作的交响诗《牧神午后序曲》标志着象征主义音乐在法国乃至西方音乐史上的地位,那一年德彪西只有32岁。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达到了创作高峰。(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