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灵小栈
《与神对话1》chapter1

《与神对话1》chapter1

作者: 雨田笔录 | 来源:发表于2018-07-21 16:15 被阅读49次

    《与神对话》,是我几年前就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甚至我把英文版也买了。读过以后,我发现看原版真的比翻译版更容易理解,感受更强。就像如果我们把《论语》翻成外文,即使翻译得再美,可能也会失去一些精髓。当然,若翻译得好,还会加入书中本没有的元素,此所谓再创作。

    在遇到《与神对话》之前,我正经历一个人生的迷茫期,那个时候我已经学习了几年《圣经》,也非常的爱耶稣,向往他的生命,但是令我不舒服的是大部分基督徒都会有排他性。我就思考,上帝一定不是这样一个上帝,不是上帝错了,就是我们理解错了。所以我开始找一些宗教比较的资料来看,其中对我影响的最大的,有三个部分:一个是《耶稣也说禅》,一个是《与神对话》,还有一个就是净空法师对于各宗教可以和谐共存的阐释。

    从此我对人生的智慧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原来上帝没有错,是我们误会了,其实每一位圣人都有他教化众生的方式,这些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根性的学生,但他们的教导都通向同一个彼岸。就像车轮上的每一个点,都可以链接到车轮的中心。

    《与神对话1》chapter1

    经典的书籍,需要重复来看,因为每一个生命在不同的阶段,对内容的理解不一样。现在翻开这本书,只要一两页的内容我就可以分享出许多感受。为了整齐,还是按照章节来整体分享吧!

    本书的背景是这样的: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作者本人的生命中产生了不少挫折,遇到许多不愉快的事情,事业陷入了低谷,家庭也不顺遂,那么他就很愤怒、抑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然后他就开始动笔写下他对上帝的发泄……

    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他感觉,他笔下的内容不受自己控制了,开始有一个上帝,或者说是一个高层次的声音,透过他,自然而然的,写下了很多智慧的言语。作者决定,随着这个声音去流动、去记录……这样像听写一样的记录,持续了几年,这套书就出了3步曲,写下不同时间段这个声音带给作者的启示。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第一本书中的第一章前半部分。

    • 作者开始和上帝去对话:

    上帝如何与人们沟通?上帝会对哪些人说话?

    上帝或者神,会对每一个人说话,会用很多的方式去和每一个人沟通。但是,最重要的是谁能够接收到这样的信息,谁愿意敞开自己去聆听上帝的声音。

    神通过体验,语言,思想,去和人们对话。但是人们最重视的,往往是所谓的上帝的话语,而不是生命真实的体验。当他们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与上帝的话语不符的时候,他们首先会否定自己的体验。**语言只是一种符号,语言也会被误解,语言永远无法完全描述事物的全貌,事物的本真往往存在于体验和感受中。

    不过,人们常常胡思乱想,也常常有七情六欲,所有的这些思考和感受难道都出自于上帝吗?并不是的,只有那最高的思考,最清晰的语言,以及最伟大的感受,才来源于上帝。它们分别对应着喜乐,真理和爱。也就是说,只有当你感觉到喜悦、充满爱、充满智慧的的时候,那个感觉才是来源于神的。

    神的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体验来给到我们的,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忽略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曾经的体验。比如,我们没有从一个经验当中有所觉察,下一次我们还会踏入同样的境地。神从来没有放弃过向我们发送信息,只是等待着我们愿意接收的那一刻。

    人们有一个误会,就是神只对一小部分人讲话,只给一小部分人祝福,只向一小部分人行神迹。这个固有的想法阻断了大部分人,接收到上帝讯息的可能,因为如果你相信神向每一个人都发送信息,那你自然就会愿意去接收,去刻意地聆听,但如果你主观觉得神是不会对你讲话的,就阻断了这个通路。

    为什么我们看到似乎有些圣人,接受到了更多来源于神的讯息呢?或者说为什么他们比我们掌握更多生命的智慧?

    因为,有些内容看起来非常的疯狂,彻底的颠覆我们的认知,我们根本就不敢去相信,也不敢去接受。比如耶稣说:“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脸,你就把右脸也给他。”这听起来完全疯了,甚至傻了。但这对耶稣来说是很自然的,对我们来说就是彻底的不可思议。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内在不能够相信神给我们的是那么的好的生命,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得到那么美的感受。我们只有放空自己才有可能听到神的声音。当你内在执着:我已经知道神是什么样的,他是会审判的,他是会有很多要求的……你怎么可能相信上帝那么无条件的爱我们?你怎么可能相信神只希望我们体验喜乐、和平?你又怎么可能相信,在神的眼中其实根本没有对错,只有自然的规律?

    《与神对话1》chapter1

    为什么神不能以一个具象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呢?因为道本来就是那样的不可说,不可琢磨,不可见。如果他以一个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我们就会执着于他就是道的唯一形式。每一位圣人其实都是道成肉身的,神的特质就在这些人的身上具体的体现出来。那为什么还会有人认为只有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呢?难道我们不是上帝的孩子吗?我们都是啊!神不能通过外在的表象来展示他,只能通过内在的感受来让我们体会到他。

    我们无法乞求神给我们所需求的东西,因为乞求就代表你在一种缺乏的现实当中,这种缺乏感,就营造了一个外在的世界,就是缺乏的。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规律,你内在觉得缺乏,你外在呈现出来的就是缺乏。所以如果我们去祈祷,邀请你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那些我们已经拥有的。

    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我可以故意去感恩那些我还没有的吗?其实谁也骗不了你自己,你内在知道,其实你并没有拥有那样东西,或者说你并不相信自己会拥有那样东西。如果你坚信上帝一定会满足你的要求,那你的每一次祈祷,你的每一次感恩,都是一种确信,大山都会为你挪移。但是我们真的有这样的信心吗?

    上帝并没有答应某些人的请求,拒绝另一些人的请求。上帝是一个观察者,他并没有要干预我们的生活。就像一个妈妈,如果她把孩子放到院子里去玩,她其实不在乎孩子是玩捉迷藏,还是玩水,还是拔草。只是希望孩子快乐安全就好。不过这个孩子如果做了一些危险的事情,受伤了,妈妈能做的也就是安慰她,帮助她。即使妈妈告诉她,你下次不能做这个危险的事情,可能孩子依然会去做的,妈妈永远没有办法保证这个孩子一辈子的安全。所以作为上帝的孩子,我们生命的苦乐其实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与神对话1》chapter1

    大家内在应该都会有两种感受:一个是爱,一个是恐惧,这是两个极端,然后其他的感受都是在这两种感受之间的,或者说这两种感受是所有感受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呢?就源于我们对生命结局的不肯定。我们以为生命的结果是个迷,不知道它会走向何方?但其实生命的结果是确定的,那就是美好。如果我们不相信这份美好,如何能去放松,又如何能够找到内在的平静?

    这个时候,如果你相信了生命的本真是美好的,是爱,是喜悦,挑战又来了。世界上的所有的圣人都看到了这个真理,但是当他们向其他的人去解释的时候,这些人一开始会很向往,会重复这些圣人所说过的话。但是在生活中,依然感受不到这些圣人的美好体验,于是他们开始嫉妒,嫉妒会衍生出愤怒,然后他们会说,其实是圣人你错了,你并不懂生命。如果你告诉他,即使是死亡,都不能让你脱离喜悦的状态,他们就会真的让你死。等到你死了,证明了你依然是那样的平和、有爱,他们又会开始爱你。

    这就是耶稣的生命,就是苏格拉底的生命。

    就这样我们总是在爱与恐惧之间摇摆。

    恐惧的能量是收紧的,是关闭的,是内缩的,是逃避,是躲藏,是伤害。
    爱的能量是,扩展的,敞开的,给出的,是坚守,是分享,是疗愈。

    生命是用来记起的,记起我们本来美好的样子。所有的生活经历,都是为了去体验那些我们头脑中已经知道的概念。请记得我们来自于爱,并在生活中去真实地活出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神对话1》chapter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bh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