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大抵上分为两种:虚构类(Fiction),非虚构类(Non-Fiction)。读非虚构类的书籍,是为了获取新知识,并应用到生活中,让自己获得进步;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看非虚构类的书籍,从中获得的愉悦,感觉更大,因为那种愉悦通常有更为坚实的支撑 —— 进步。
阅读,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这事儿,慢,即是快;快,便是无。
(二)完整,系统
1.完整性阅读,没办法功利性的,
2.检索性阅读,本身就是功利性的。
3.信息这东西,必须系统才有价值。
4.买好书,读好书,读懂好书,然后用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
(三)傻也是教出来的
别人是不可能帮你吃饭的。同样的道理,别人其实是完全没办法帮你读书的。书必须自己读,学的目的是用。
(四)先考察地形
拿来一本书,就好像要打一场仗,打仗之前最好先考察一下地形。
先看看目录,再看看附录,仔细读读前言,也不妨在网上先扫扫书评……要先大致对这本书有个了解,然后再开始行动比较好。
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整理这些概念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消化”的必要过程。
(五)向后总结,向前预期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后总结输入的东西及其关系,向前预期 —— 这是最基本的理解技巧。
(六)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
一本书拿过来,即便读不懂,也要能读得完。一下就能学会得东西,通常价值不大。
有的书就是难懂,读不懂怎么办?没关系,只有一个办法靠谱:硬着头皮读完,然后反复读很多遍。
(七)用
一定要用起来。 很多有用的东西,之所以最终没用,是因为压根没用过。不用,学它干嘛?不用认真读的书,读它干嘛?
(八)教
暂时用不上?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教可以有很多形式,分享就是其中一种。把学到的,总结好的,琢磨清楚的那些知识(不是胡说八道的那些东西)传递出去,分享给你身边的人。
分享,不仅需要能力支撑,也是培养能力的最重要手段。知识分享,没有成本,只有收益 —— 双方都有的收益。
分享的技巧很简单:
真诚,只分享自己确实觉得好的东西;
也是真诚,绝对不能居高临下地装蛋;
还是真诚,对方完全有可能不理解你。
(九)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概念、这个方法论、这个道理、这个知识,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所谓的聪明就是这么来的:脑子里有足够多清晰正确的概念与方法论,然后它们之间还有正确应有的关联。
(十)主动地被动
与喜欢学习的人泡在一起 —— 这一点真的特别重要。我们都是环境的产物,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与喜欢学习的人在一起,正面的影响力很大;与不喜欢学习的人在一起,负面的影响力不仅很大也很可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