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诗欣赏: 西晋文学家左思咏史八首

古诗欣赏: 西晋文学家左思咏史八首

作者: 習儒斋 | 来源:发表于2019-01-12 08:49 被阅读28次

    【其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盻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其三】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其四】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其五】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

    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

    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其七】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其八】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

    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

    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

    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

    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

    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欣赏点评: 

    那一日,乡党选红约会晤面於曲江。选红酷爱文史,感慨间,吟诵起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咏史八首》之二,云: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选红犹对“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之句,感慨叹焉。这个诗句啥意思?就是说,居在高位的都是世代相袭,真正的英才俊士却都沉落成为下僚之辈。造成这种形势,绝非只是某一个朝代之现象。那么,这就是古今都一样的了!

    左思,字太冲,临淄人。临淄,就是今天的山东淄博。左思的父亲曾任殿中侍御史。公元273年,左思之妹左棻入选西晋司马氏的皇宫,因此举家迁居洛阳,并在皇家朝庭担任秘书郎。正是晋惠帝元康年间(291~299),年轻气盛的左思,参加当时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当朝的才子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于古代典籍。后又被齐王召为记室督,因疾请辞不就。公元303年(晋太安二年)移居冀州,数年后,病逝。

    左思方年少时曾学书法,练习鼓琴,皆不成就。年稍长后,发愤勤学,致儒家经典。其人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作诗为文,却辞藻壮丽。今存二篇赋和十四首诗作。他的《三都赋》与诗作《咏史八首》堪称代表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这《咏史八首》应当写在随其妹入洛阳不久。从诗句中可以发现,左思的志向没有得到伸展,但他没有因此向权贵俯首,滚落进污淖之中。左思来到洛阳,以期取得仕途,却不尽如人意,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的遭遇过程,了解到西晋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诗里。不难看出,汉末豪强与军阀割据混战,之后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后期,崛起于魏的司马氏集团,成为全国统一趋势的新势力的代表。

    公元二六五年,晋政权正式成立后,司马氏集团急切于在全国的统一中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读书人有致力于全国统一的抱负。面对“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的现实情况,左思更是急不可捺,跃跃欲试。尽管他自知自己的军事才能,象铅刀一样的钝,然而能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即使有一割之用,也是能慰自己平生志向的。这就是“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的人生境界。

    左思的美好愿望遭到了士族制度的压抑和摧残。晋实行“门选”制,以维护士族集团的利益,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社会阶层局面。就是说,你爹是公务员,你也当公务员。更有甚者,对于文章的品评也以门第的高低来决定弃取的态度。《晋书·左思传》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陆机听说左思构思《三都赋》,抚掌大笑,在与他的弟弟陆云的信中说:“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甕耳。”可见,左思的门第寒下,虽然才高志清,却很难能冲破士族制度的坚硬厚壳。冷酷的现实,让左思献身无门,报国无期,怀着无限的愤慨。

    《咏史》其二,正是左思的这种愤慨的写照。诗中,他把像自己一样才高位卑的寒门子弟,比喻作生在涧底的松柏;把依赖祖业居于要津的才劣质拙的士族纨绔子弟,比喻作长于山顶的柔弱的小苗。松质柏节似的人才,受到柔条弱枝般的人的遮挡,其原因在人在世间所处不同的“地势使之然”。汉代的张汤、金日磾的子孙,凭借着先祖的荫德,数代都享受着极大的尊荣。而奇伟出众的冯唐,直到头发白了仍没有受到重用。左思的诗句不仅把犀利的批判锋芒,直指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批判了以往的士族制度。在肯定的对象与否定的对象进行对比之中,让诗句对士族制度的揭露更加显得有力。

    然而,在功名利禄到来之时,左思却自责自惭地说:“自非攀龙客,何为忽来游?”。西晋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的相互残杀,愈演愈烈,左思看不到像魏文侯、平原君这样能够礼贤下士的人物。况且,腐败的政治,残酷的杀夺,使荣枯盛辱瞬息万变。“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在这样的时代,弃却富贵,退居乡里,以求洁身自好,就成了左思选择的必然道路。

    左思的《咏史八首》以它所特有的深厚社会内容,熔铸着左思的生平理想,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坚实地位。另外,在艺术上也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继续和发扬了曹魏建安文学“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优秀传统。名为咏史,实为抒怀。左思能从现实生活出发,精心选择史实,巧妙地融汇进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咏史以抒情,借抒情以讥世。诗人从华丽之中求朴拙,于浮泛之外求深蕴,质朴自然,奔放沉郁,绝少雕镂的痕迹。王夫之评价说:“三国之降为西晋,文体大破,不绝于来兹者,非太冲其焉归”?

    左思的艺术才能还体现在《咏史八首》的每一首都可以独立欣赏,并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还有一根高洁理想、情操的金缕线,把每一首又串连在一起,浑然一体,内在结构紧密又不可分割。这些作品的思想情感似滔滔江水,奔泻翻腾;又似九曲黄河,曲折回环,一咏三叹,反复宛转。慷慨悲壮之中,有细腻旖旎;低音纤气之内,又挟滚滚沉雷。左思把丰富多变的思想感情,分别写在各首之中,恰似一个巨手巧匠把颗颗散珠组成一个完整精美的花环。

    左思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处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中,却敢于写出《咏史八首》这样有着鲜明时代烙印的作品,除过消极避世和虚无无为的思想之外,还是能够欣赏到作者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与才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诗欣赏: 西晋文学家左思咏史八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eqdqtx.html